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教学设计一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教学设计一

微信扫码分享

【教学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
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2.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
3.交流。
六、板书:
鸟飞尽
云独闲  孤单寂寞
山相对
第二课时
望洞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首古诗中出现的一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1.能将古诗有感情地读下来,读出韵味。
2.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写作背景。《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专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十分形象。
二、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把这首诗读好,另外就是

要想像一下作者描绘的洞庭湖月夜的美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诗文
1.提名读课文,共同纠正出现的错误。(学生评价读得情况)
2.学生听录音,找出自己读诗与录音的差距。(要求学生认真揣摩,仔细体会读诗的方法)
3.自由读诗,联系有感情、有节奏地读诗(教师巡回指导)
4.提名让学生读,并指导读法。
5.同桌之间相互读、相互欣赏(2遍);小组内齐读、伦读(2遍)。
6.师生齐读课文,认真品味。
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差不多了,那么诗人刘禹锡到底为我们和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美丽景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对诗的分析和理解,想象一下美丽的洞庭湖秋天月夜美景。
(二)理解、分析诗文
1.分小组分析、讨论第一句诗描写的景色。
“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是月光下不真切。)
这湖面上没有波浪,如铜镜一般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2.分小组分析、讨论第二句诗描写的景色。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放在白银盘中。
指导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时应先找出诗句中关键的字、词语,理解关键的字与词语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再读诗文,体会感情
1.朗读、背诵。(指名有感情读背,强调读、背诗的感情和节奏。)
2.用自己的语言将作者所描绘的美景说出来,相互交流一下。
3.将自己想象到的秋夜洞庭湖美景写在练习本上。
四、作业布置
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古诗4首,并抄写在读书笔记上。
第三课时
忆江南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第三课时教学重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五、板书:
忆江南
词牌名

情珍惜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教学设计一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