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活动奇妙的身体教案主要包含了主题由来,活动模板等内容,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感知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主题系列奇妙的身体教案吧。
主题由来:入中班后,都幼儿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自己长大了。他们更活泼好动,但也更有大哥哥大姐姐的意识。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奇妙的身体”的主题。和他们一起关注自己的手脚、身体、五官,也利用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活动。
	
		
			| 
			  活动目标
  | 
			
			  问题板块
  | 
			
			  主题壁报
  | 
			
			  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 
			
			  家园合作
  | 
			
			  资源利用
  | 
		
		
			| 
			  1、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感知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 
			 3、利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的味道。 
			 4、帮助幼儿利用目测等方法进行测量。 
			 5、了解光和影的关系,探索发现影子的特性。
  | 
			
			  孩子问:眼睫毛事做什么用的? 
			 为什么 
			 教师引发的提问:你的小耳朵能听见什么呢?
  | 
			
			  1、壁报:脸上的秘密? 
			 2、小常识的图片 
			 3、脸谱的图片 
			
 
  | 
			
			  1、科学区: 
			 投放视觉跟踪玩具、装有不同材料的小瓶子、小电话、摸箱、醋、等 
			 2、图书区: 
			 《访问儿科医生》 
			 《身体的奥秘》 
			 《身体的疑问》 
			 《嘀嗒嘀嗒时间小钟》等
  | 
			
			  1、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展示网络活动图。 
			 2、请家长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写对幼儿五官保护的相关稿件。 
			 3、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和幼儿一起制作小乐器。
  | 
			
			  1、 幼儿电脑游戏《娃娃丫丫》系列《丫丫画蛋》 
			 2、 社区资源 
			 3、 幼儿园的户外场地 
			 4、 大班角色游戏区《小医院》 
			 5、 本班角色游戏《照相馆》
  | 
		
	
[NextPage]
活动一:奇妙的味道
活动目标:
1、利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的味道。
2、体验在制作饮料时,游戏的快乐。
活动形式:小组或集体
活动准备:
1、猕猴桃汁、酸奶、白酒、鸡精水、糖水、盐水各一杯。
2、吸管、标志若干。盐、咖啡、柠檬、冰糖、黑芝麻糊。
3、活动前夕,与幼儿为一些味道做了颜色标志。
	
		
			| 
			  设计意图
  | 
			
			  师幼互动
  | 
			
			  教育反思
  | 
		
		
			| 
			  1、引导幼儿小结分辨味道的几种方法。 
			 2、通过探索品尝不同的味道。 
			 3、利用提问加深幼儿对不同味道的感知。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 
			 4、引导幼儿关注他人。 
			 5、小结幼儿在操作中用到的方法
  | 
			
			  1、请幼儿为各种饮料找标志。 
			 我们饮料工厂的工人把饮料的标志弄乱了,你有什么办法给饮料找到相应的标志呢? 
			 2、请幼儿自己制作饮料。 
			 我们的小朋友这么能干,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着做饮料呢? 
			 3、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问: 
			 “你的饮料是什么味的?” 
			 “太咸了,有办法让你的饮料淡一点吗?” 
			 “冰糖怎么还不化呀” 
			 “化开了吗?你有什么方法帮它化开?” 
			 “你的饮料味道真怪,你都放什么了?” 
			 “老师你尝尝我这里什么都放了,可好喝了。” 
			 3、请你的好朋友来尝尝你的饮料,让他猜猜你放了什么原料? 
			 4、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在制作饮料时遇到的困难,请其他小朋友帮忙想方法解决。 
			 5、到别的班卖饮料。让大家都来尝尝我们做的饮料。
  | 
			
			  幼儿能将已有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 
			 幼儿积极的参与制作,还会先尝一尝这种材料是什么味道的。 
			 “我放的是柠檬粉,真酸呀。”孩子们很愿意请好朋友品尝。 
			 幼儿能向他人介绍自己饮料的制作过程在活动前的幼儿经验的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的操作常规的培养:引导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用自己的餐具盛材料。 
			 在幼儿的操作中,在提问及幼儿的求助时,要幼儿思考的时间,多用启发性的语言。教师要善于提炼总结性的语言。
  | 
		
	
[NextPage]
活动二:小小音乐会
活动目标:
1、 通过主动的探索,对周围的事物发出的声响感兴趣。
2、 初步感知声音的强弱。
活动形式:集体进行
活动准备:
小纸盒、小石头、塑料袋、沙锤、三角铁、积木块、复印纸、筷子、小可乐瓶
	
		
			| 
			  设计意图
  | 
			
			  师幼互动
  | 
			
			  教育反思
  | 
		
		
			| 
			  1、为幼儿设置了视觉、感觉上的障碍,把小礼物放在了不透明的小纸盒里。 
			 2、提供各种幼儿在生活中能见到的材料。 
			 3、给幼儿摆弄的机会。 
			 4、引导幼儿体验声音的强的特征。 
			 5、引导幼儿对发出声音弱的材料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声音效果。 
			 6、引导幼儿关注噪音与乐音的区别。
  | 
			
			  1、用小礼物引起幼儿的兴趣。“你们猜猜里面装的什么?” 
			 2、打开验证幼儿的猜想。并提出新的任务。“我们周围有好多的东西。请你找找,试一试,还有什么能发出好听的声音。我们要用你找到的东西来开个交响音乐会。” 
			 3、幼儿用自己找到了的材料,和音乐有节奏的打击乐器。“我们来排练一下吧。” 
			 4、“你听见谁的小乐器的声音了。为什么?” 
			 5、“没听见谁的小乐器的声音呢?为什么?你自己想想办法,让声音变大一些呢?” 
			 6、调好音了,我们再来演奏一次吧。大家的乐器的声音都这么大,太吵了成了噪音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让乐器的声音变的好听一些呢?“ 
			 7、演出正式开始了。声音不大也不小。让我们去巡回演出吧。
  | 
			
			  可以多准备一些不同障碍的礼物,让更多的幼儿有机会参与。 
			 在幼儿尝试中对幼儿的活动给予启发性提问。“找到了什么声音呀,在哪里找到的?” 
			 应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 
			 教师要引导幼儿听一听其他人的乐器的声音。 
			 幼儿会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大家都听见自己的声音。 
			 控制自己的乐器声音对有兴趣的幼儿,有些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