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二必修古瓷器教案
通过学习《古瓷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语文版高二必修古瓷器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目的〕
一、 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 在阅读中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情。
三、 了解“兰姆式”随笔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二、培养学生鉴赏“兰姆式”随笔的特点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曾经有人认为,读兰姆的散文,“定能启迪心智,涵养性灵,活跃思想,丰富感情,振奋精神,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兰姆的散文《古瓷器》吧。
二、 字词积累,注意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抹:抹桌子(mā)
抹墙(mò)
抹上一笔深蓝的色彩(mǒ)
翘翘尾巴(qiào)
翘首(qiáo)
模:模样(mú)
模仿(mó)劲疾风劲草(jìng)
鼓足干劲(jìn)
削削减(xuē)
削面(xiāo)校校勘(jiào)
校刊(xiào)
三、 文体知识介绍。
随笔,是散文的一支,是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中国从宋代起,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形式多样,短小活泼。解放后,随笔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近似。国际随笔、市场随笔、思想随笔、语文随笔皆属此类。优秀的随笔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为其特色。
四、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理清结构。
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写到“古瓷器”?这样安排有什么特点?文章的思路如何?
明确:文中第1-7段以及最后一段写到“古瓷器”,文中首尾部分都写了“古瓷器”,这样安排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安排的特点,我们很快了解了文章思路:古瓷器--回忆--古瓷器。
五、 品读有关回忆部分的语段。
思考: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描写从前生活的例子。
2、姐姐如何看待过去与现在的生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
1、文中分别举了买书、买画、旅行、看戏、年终算账等例子。
2、在姐姐的眼里,从前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她留恋从前的生活。现在的生活似乎缺少了某种东西,显得寡淡。
六、课外作业。
找出文中的哲理性的句子并加以感悟。
第二课时
一、 阅读与理解。
1、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2、思考: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这一段分析总结了勃莉吉特的.话,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文中提到青春已不在,即使再多的钱也无法买回,因此还是回到现实中来欣赏古瓷器吧。这一结尾升华了主题,同时与开头部分照应。
二、 拓展与应用。
小组讨论。
在文中找出姐弟俩具体而真切的生活体验的句子,选择最能引起你共鸣的一两句与本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小结。注意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结合“相关链接”中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一文进行比较阅读,了解“兰姆式”随笔的特点。
明确:兰姆的随笔语言流畅而不冗繁,多采用名言轶闻,句式灵活。在表现手法上,抒情、议论、叙事、描写、想象、引经据典、比喻……各种笔法错综杂用。他对现实充满了一种悲凉的观照,他以含泪的微笑视待那种种辛酸,以幽婉明切的嘲讽视待那形形种种的不平,展示独特的幽默风格。
三、 课外阅读赵锐的《走向疯人院》,进一步了解兰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