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4、知道力的单位:牛(N)。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概念及单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    具  弹簧、钩码、小球、磁铁(两块)、小车(两辆)、铁钉、碎纸屑、丝绸、玻璃棒;多媒体计算机及大屏幕投影整套设备、辅助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  演示、多媒体投影、观察、讲解、讨论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新课引入: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怎样认识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   怎 样 认 识 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    观察、演示:
①   观察实验:钩码挂在弹簧下出现的情况;
②   观看课本P87 熊猫攀吊竹枝的图片;
③   观察实验:用玻璃棒击小球的情况;
④   多媒体投影:钩码挂在弹簧下的情况、棒击小球时的情况以及足球运动员头顶球时的动画。
2、带领学生记录并分析①②情况、③④实验及投影的
情况如下:
 
物体发生了形变
弹簧
竹枝
小球
足球
拉
攀吊
击
顶
钩码
熊猫
棒
头
① 弹簧变长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物体浮沉条
物 体
 
 
3、概  括:
①   请学生回答:(a)力是什么?(b)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②   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结论):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讲解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3、    演示、观察、思考:
①   演示并观察:
a.      砝码离开手后能下落;
b.     磁铁吸引铁钉,用纸把铁钉包起来后磁铁仍能
吸引;
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不接触碎纸屑,能把碎纸屑吸引起来。
②   多媒体投影上述三种现象。
思考:这几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先请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教师总结得出并多媒体投影: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4、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①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力的物质性),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多媒体投影)
②   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p;     大熊猫攀吊竹枝,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
b.     棒击小球,哪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个物体是
受力物体?
                       c. 头顶足球,哪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然后教师讲解、更正并进行多媒体投影)
 
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观    察:
网拍击球,使球变形,但同时拍网也变形了。
(多媒体投影)
 
2、    引导分析:
 
球
 
 
桌 子
 
网 拍
 
 
手
 
3、
①如图所示,将两根磁铁 N      S     N      S
将小车放
 
②多媒体投影(并带领学生分析)
a.      甲、乙两人均穿滑冰鞋,当其中一人用力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