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第一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第一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微信扫码分享

教学知识目标:

⑴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⑵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关系的不同

科学素养目标:

⑴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法,能初步体会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会从实验对比中得出结论

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的“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

对于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

2、澄清石灰水、稀盐酸这两种溶液中溶质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日常生活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糖、食盐易溶解在水中,但是一杯水是否能够无限制地溶解糖或食盐呢?

三、讲授新课

分组实验7—3

⑴观察现象:两支试管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有剩余

⑵小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并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⑶总结归纳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⑷提问:判断某温度下、某溶液是否饱的方法是

⑸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实验7—4

⑴学生观察现象:温度升高后,原来没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

⑵学生小结:升高温度时,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实验7—5

⑴学生观察现象:加水后,原来没溶解的氯化钠又溶解了

⑵学生小结:加水后,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师总结:

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量的情况下,原来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因此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一定要说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中才有意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讨论:你有几种办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小结: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饱和”、“不饱和”和“浓”“稀”的关系

饱和溶液一定很浓吗?不饱和溶液一定很稀吗?

分组实验7—6

观察:各10ml水,分别放入2克氯化钠和0.1克熟石灰,则溶液较浓的是:                  

根据现象判断:已经饱和的是

总结:溶液“浓”“稀”与“饱和”“不饱和”的关系

对不同溶质来说,一定温度下,浓溶液不一定饱和,稀溶液不一定不饱和

思考: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比不饱和溶液                  浓(稀)

小结: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巩固与练习

1、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             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                    溶液。

2、20℃时,100克水中溶解20克氯化钠恰好饱和,则20℃时,100克水中                          (填“最多”或“至少”)溶解20克NaCl,或 20℃时,完全溶解20克NaCl                      (填“最多”或“至少”)需要100克水。

3、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填“浓”或“稀”)



第一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

精选图文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一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