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高二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高二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高二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左传》常识,在文中揣摩其特色

  2、理顺课文思路,有感情地熟读、背诵

  3、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烛之武、佚之狐和郑伯)

  4、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烛之武的说服艺术

  【教学方法】

  读议讲练法,在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老师在其中点

  拨、总结,最后以一定练习巩固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相关背景

  2、认识《左传》

  3、整体感知,研读故事的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春秋五霸”谈到大小诸侯间的“春秋无义战”。晋文公、秦穆公结成军事同盟,联合攻打郑国,大军压境,郑国会有什么反应呢?不能束手就擒,在这个紧要关头,英雄出现了,他是谁呢?

  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依据题目了解故事梗概。

  讨论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只身前往秦国,说服秦君,免去一场战祸。(结合秦晋围郑的相关背景)

  三、《左传》

  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所着。《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以记事为纲,时间为序,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后人评:文字若云月,高深若山海)。以前学过的有散文《曹刿论战》。

  四、老师范读,学生自主解决字音、断句。

  函(hán)泛(fàn)佚(yì)缒(zhuì)

  阙(quē)朝(zhāo)逢(páng)杞(qǐ)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五、请一学生读(字音、断句)

  六、学生齐读(把握感情,疏通思路)

  七、第一自然段

  1、诵读提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语速较慢,晋/军/函陵,秦/军/泛南(齐读)

  2、用原话回答秦晋围郑的原因

  明确: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3、秦晋围郑,郑国的形势怎样?

  明确:危在旦夕,国运悬于一线

  (找一学生读)

  八、第二自然段

  1、诵读提示:

  “国危矣”读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要读得坚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读得要低沉。郑伯的话要读得心平气和,没有丝毫的不满。

  (找一学生读)

  2、面对国难,郑国的君臣如何应对?

  明确:①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

  ②郑伯从谏如流,感动了烛之武

  ③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

  (齐读)

  九、小结

  主人公烛之武在佚之狐的推荐下,不计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夜访秦营,劝说秦伯退军,表现他的大智大勇,体现了一个“大丈夫”的形象。人老心未老,是曹操笔下的老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十、作业

  1、背诵课文

  2、烛之武怎样说服秦伯退兵?

  十一、板书设计

  郑中流砥柱烛之武

  秦晋围郑不计前嫌

  危在旦夕深明大义

  转夜缒而出

  危智说秦伯

  为秦军乃还

  安晋亦退去

  十二、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烛之武的爱国精神

  3、研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一、导入: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大家集体背诵。

  烛之武不费郑国的.一兵一卒,靠着自己的能言善辩说服秦伯,瓦解秦晋军事同盟。那么烛之武是怎样劝说秦伯,退了秦军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深入其中,探个究竟。

  二、第三自然段

  1、诵读提示:从“秦晋围郑”开始到“君亦无所害”。要读得平稳,不卑不亢,到揭露晋国的贪婪和出尔反尔时,毫不留情的批评带有愤激之情。

  2、请一学生读(揣摩)

  3、理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思路?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明确:先秦后晋,秦:一利一害;晋:贪得无厌。站在处处为秦国考虑,时时替秦国着想的立场上的。

  4、烛之武成功了吗?他用了什么方法成功的?

  明确:成功了,秦伯高兴地与郑国结盟,班师回朝。以子之

  矛攻子之盾。

  从地理角度上看,越国鄙远,只能是亡郑赔邻。

  从逻辑角度上看,舍郑为主,供行李往来乏困。

  从历史角度上看,晋不可信,背信弃义只为己。

  5、烛之武从临危授命到智退秦师完成了什么样的一个形象呢?

  讨论明确:志士:不计前嫌,为国分忧

  勇士:慷慨应允,冒险出访

  辩士:巧避锋芒,直击要害

  概括:一个深明大义,机智勇敢,能言善辩,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外交家。

  6、大家集体齐读(体味)

  三、第四自然段

  1、诵读提示:晋侯的话要缓慢,体现他的深思熟虑。

  2、请一学生读(揣摩)

  3、晋侯对于撤军说了几点理由?你认为哪点最重要?

  明确:三点理由(不仁,不知,不武)。他的依据是秦晋联盟只可维护不可破坏,不能因为一个郑国而坏了大事,体现晋侯作为一代霸主的高瞻远瞩。

  应该是“失其所与,不知”,晋侯考虑的是长远的利益,想借助秦国的力量有更大的作为,体现他的野心和谋略。

  4、大家集体读(体味)

  四、揣摩本文特色

  后人誉lt;lt;左传gt;gt;是: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请结合本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讨论明确:文采:①伏笔,开篇强调秦晋围郑的原因突出晋郑之间的矛盾,而秦郑之间则没有多大的分歧,为下文烛之武的直击要害作了铺垫。另外秦晋两军分地驻扎也为烛之武说退秦师提供了方便。②波折,郑国危在旦夕,能担当此重任的烛之武却以自己年岁已高为由来推辞。秦伯退兵后,晋国的大臣子犯却请求晋侯进攻郑国,情节波澜起伏让本文充满悬念。③详略,把主要笔墨用于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问题上,着力通过对话烘托烛之武的形象、对于秦国和晋国如何退兵的则一带而过、

  高深:主要在人物。短短的二百九十多字就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春秋风云图,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佚之狐的唯才是举,郑伯的知人善用,秦伯的从谏如流和晋侯的审时度势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全班齐读(体味)

  六、文言词语积累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的是()

  何厌之由秦伯说越国以鄙远失其所与,不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行李之往来是寡人之过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亦去之

  3、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

  是寡人之过

  4、解释加点词语

  晋军函陵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邻之厚,君之薄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七、小结:烛之武这种临危授命,为国分忧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是时代的骄子,也是国家的英雄。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不可骄躁,要抓住机会成就自己。

  八、板书设计:

  不计前嫌、为国分忧、志士

  慷慨应允、冒险出访、勇士

  巧避锋芒、直击要害、辩士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从烛之武的背后,你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二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