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川端康成以及他的相关作

  2.体味作者从自身感受起笔,从而引申开去的写作手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借助文本进一步提高散文的认识鉴赏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美学知识,理解美与审美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主题,把握作者写作的目的

  2.鉴赏文本的语言,重点体会文章精彩句子的内在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资料、文字资料、朗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美”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我们不是常常深感生活平淡乏味而赞叹作家、艺术家笔下的美景吗?我们不是常常神往于迷人的如情似梦的桂林山水、神奇雄壮的黄果树瀑布吗?究其根源,不是生活本身平淡乏味,而是我们缺少一颗感受美的心灵,缺少一副感受美的五官。若打开“五官”,用我们鲜活的心灵、审美的眼睛感受我们生活的环境,你就会发现,你终年生活的山乡村野、天然生态的花鸟虫鱼,都是那样的令你耳目一新!川端康成从“花未眠”这一自然现象引发了对自然美的一系列值得玩味思考。

  二、作家简介

  日本现代文学大师。1968年因《雪国》一书 “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书还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抒情文学的顶峰”。川端康成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其中尤以《伊豆的舞女》、《千只鹤》、《睡美人》、《雪国》、《古都》等最富盛誉。他的作品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1972年4月16日,这位追寻东方美的文学大师,在公寓用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同时注意以下问题:

  1.字词读音和写法

  绽放( zhàn ) 壁龛( kān ) 邂逅(xièhu ) 相似(sì) 似的(shì)

  渗透 (shèn)    盛放 (shèng) 盛饭(chéng)    陶冶(yě ) 拙劣(liè)

  模样(mú) 翌日(y ì)   拜谒(yè ) 不可思议(yì) 凌晨(líng)

  毋庸置疑(zhì) 迥然不同(jiǒng) 坂上走丸(bǎn)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邂逅:偶然遇见。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辨别它的滋味。

  拜谒:拜见,瞻仰。

  迥然:形容差的很远。

  开光:佛家语,谓佛像开眼之光明。

  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

  微不足道:微小的不值一提。

  3.在课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朗读过程中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来帮助理解课文。

  ⑴第二段中“我”为什么“大吃一惊”? 第八段中“我”又为什么“吓了一跳”?

  ⑵作者在第四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⑶在文章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明确:

  ⑴因为发现花未眠,发现盛放的未眠之花格外的美。发现小狗的样子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十分相似。(提示:先从上下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转换和表述。)

  ⑵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提示:结合上下文,应从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并注意两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无限”两词。“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有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至此,作者引述两例的意图显而易见。)

  ⑶“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提示:注意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本段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关”句,结合分析可知,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的角度而说的。)

  五、引导提高,讨论研究

  教师:作者通过一朵没有睡觉的花引发开来,一直写到了“美”这个问题,正如同学们所理解的,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很多优美的句子,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写得很好呢?现在开始,你们可以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先看看你们的认为美的句子是否相同,再看看你们的原因,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明确:在最后的交流中教师对以下的句子稍做说明引申。

  ⑴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作者说的是很微小的事情,其实谈的确实很高深的美学问题,这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⑵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根据对下文的理解,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悟出这个结论后感受到心情的遗憾。

  ⑶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这并不说明画家就是害怕死亡,他只是为无法进一步去认识美而感叹。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写了很多的句子,可以看成是他对美学得出的结论。

  六、课文分析,结论总结

  教师:根据上面同学们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川端康成在这篇文章里得出了很多的美学结论,请大家来归纳。

  明确:文章中间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的内容

  ⑴自然总是美的`,而且是无限的

  ⑵自然物可以启迪人,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

  ⑶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

  ⑷艺术品是对自然美的反映,好的艺术品也可以提高人感受美的能力

  ⑸艺术美和自然美和谐统一

  ⑹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总评] 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而体味散文的美,首先要透过“散”的外表,理出内在的经纬。请同学们记住抓关键语句法,并反复实践,这同样是一种审美能力。

  七、知识检测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川端康成是日本小说家,1968年因为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罗丹是法国雕塑家,代表作有《青铜时代》、 《思想者》。

  C.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擅长绘画和雕刻。

  D.文章的7、8、9三段共列举了十位画家,他们均是日本和法国的画家。

  D. 李迪,钱舜举是中国南宋画家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详 声名狼藉 磬竹难书 扣人心弦

  B.沧桑 苦思冥想 绰有余裕 推陈翻新

  C.诅咒 卒然仙逝 断井颓墙 毕恭毕敬

  D.真谛 杉杉有礼 意味隽永 逆来顺受

  B(A.磬—罄 C.卒—猝 D.杉杉—彬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她从小学到高一功课都很好,学琴也是一天没耽误, 还正式师从陈浩学习。

  (2)听爸爸说那个瓷花瓶是祖上 下来的,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日子再艰难,也不能卖。

  (3)这种应试教育是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承袭,它源于隋唐, 于两宋,登峰造极于明清。

  A.期间 留传 滥觞 B. 其间 留传 泛滥

  C.期间 流传 泛滥 D. 期间 流传 滥觞

  B

  (附录)板书设计

  花未眠

  (触发点)

  ↓

  以小见大

  ↓   ①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关于审美的思考

  ②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