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六课 (人教)
第六课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2、让学生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些现象和行为;
3、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并依法正确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第一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1、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国家和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2、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
3、我国颁布的两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时间、内容
4、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前面学习了国家对环境保护,那么我们的未成年人同样需要保护。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动植物在它还弱小时都需要外界的保护,我们的未成年人也同样如此。
前言曾经提到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与法律息息,为什么说我们未成年人更加需要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呢?请生回答
师小结:
未成年人有其自身特点:
(1)生理和心理上还不成熟
(2)易受外界的影响,辨别事非的能力还很弱
(3)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所以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那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只靠教育行不行?
举例:小红的父亲开家长会,看到初二(1)班的成绩排名榜上小红的成绩居第38名,父亲对小红前途失去信心,回家后,将小红毒打一顿,然后强迫她辍学到沿海去打工,深圳某鞋厂将14岁的小红做子学徒了工。
这则事例说明什么?以上受害者分别在什么地方?请生答
师总结:所以说对未成年人保护仅靠教育是不够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有法律保护。法律具有强制力,对青少年成长起着指引作用,又起着约束和保护作用,法律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运用法律手段消除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净化社会环境,法律协调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职责。
2、 有人说:“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只是家庭和学校的事,和社会、国家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你是怎么看的?
小结: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特殊关注。因此,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组织,未成年人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你们身边有一些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做法吗?
如:书中的民警送小学生过马路,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影剧院、公园等应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3、 我国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颁布的两部具体的法律名称、时间、内容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起步较晚,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1899年7月美国颁布的少年法庭法。世界各国都明确未成年人的重要性,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我国于1991年加入了国际《儿童权利公约》,成为公约国的一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经验交流会的专门法律。1991年9月在七届人大上通过,1992年1月1日施行。着重给学生讲解这是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它的重要地位,颁布时间,包含内容、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一部针对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出现低龄化、智能化、团伙性、暴力性特点,为了防患于未燃,于1999年6月,在九届人大上通过的一项法律,重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我们的两部法律都是为了保护谁?生答:未成年人。
那么什么是未成年人呢?
生答:未满18周岁的公民(包括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
我国法律保护的是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
请生思考:我国法律保护的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那么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是不是也是法律保护的对象?
师总结:有违法行为的未成个人也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因为这些未成年人也有权益,对这些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有利于促使他们改过自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
4、 为了做好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这里包括哪几项原则?请生答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也是首要原则,这里的合法权益是什么?请生答:是指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不受侵犯。
(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名誉、姓名、肖像、个人隐私权)
举例:父母不得随意看孩子的日记、信件,教师不得体罚学生。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
每一部法律都有其适应的范畴,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部针对未成年人颁布的法
律,所以必然要符合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
(4)教育和保护相结合(又称教育原则)培养四有新人。
对未成年人保护以外还要进行教育,要让他们知道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而不是一味的寻求别人的保护。
总结: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保护,我国通过两部法律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未
成年人健康成长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
5、课堂练习:
(1)父母弃婴、溺婴、虐待未成年人尤其是女性未成年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B )
A、只要提高自身素质就行 B、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C、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 D、只需要道义上反对父母虐待就行
(2)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正确的是( D )
A、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B、以牙还牙,报复对方
C、大事化小,少惹麻烦 D、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框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教学重点: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有关规定。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让学生联系学习知道回去自己预习,找出相关的知识点;
二、引入新课,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报纸资料和网上调查,调查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和有关的数据,经过整理然后充当一名新闻报道员向学生进行一段简短的新闻报道。目的引出主题;
三、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给3分钟时间学生看书解决以下问题:
1、家庭保护的含义?
2、家庭保护的作用?
门人员来看管、校内不许追逐、公共地方有专人检查等等。这些学生都能知道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用性)。
七、巩固练习:(选择题)
1、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是(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2、家庭保护的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 )方面的侵害。
A、他人 B、学校
C、家庭 D、社会3、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让适龄的未成年人( )。
A、自己决定是否接受义务教育 B、自己挣钱在去接受义务教育
C、按规定接受义务 D、按自己的意愿接受教育4、某小学老师把欠交作业的学生放学后留下来,每人抄作业30遍。这种做法( )。
A、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B、尊重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C、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保护的规定
D、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的规定
禁止招用童工?有什么危害?请同学只看第92页条2自然段。(请一同学读。)
归纳原因有二:一是损害未成年人的身体,二是使未成年人推动在校学习机会,容易产生思
想和品德的扭曲。总之,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
第五、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应当
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投影材料,《校园铃声》的作者是谁——北京审结首
例未成年人著作权案。见教参。)
这个案例涉及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问题。现在请同学们看书第92页第3自然段、第4自然
段。在书上划出:智力成果权、荣誉权、特殊天赋的含义以及保护未成年人这些权利的意
义。
2。司法保护(板书)
1)司法保护的含义。(板书)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国家司法机关通过依
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
(为理解这一含义,教师边划线边适当讲解三个地方:)
“国家司法机关”指哪些部门:
“依法履行职责”的司法保护分一般司法保护和特殊司法保护,前者适用,于所有未成年
人;后者则主要指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所采取的维护其合法权益,促使其早日改过
自新的保护措施:
“专门保护措施”是指有别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由国家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程
序进行的保护措施。
2)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板书)
第一、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
(引导同学看书第93页插图及有关少年法庭的说明。)
第二、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
则,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引导学生看书,分清: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实行什么方针,坚持什么原则,采取什么样的
教育改造方式。)
第三、对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
未成年人,应做好安置工作,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请同学说说为什么要妥善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用书上第94页第2自然段的
内容做归纳。)
第四、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离婚案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
(请同学们阅读关于这一点的具体说明,由一位同学说出在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和离婚案
件时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板书) 我们前面讲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为什么还要求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呢?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外因条件),要使自己的
身心健康、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内日条件),才能收到良好效
果。
提问:教材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出了哪些要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要依法自律。(板书)
请同学们看书回答:青少年应怎样依法自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做了哪些禁止性规定?
(目的:使学生明确这些禁止性规定的内容,强化记忆,平时自觉遵守这些规定。)
2)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板书)
提问:请说说你和你的同学是怎样对待父母和教师的教育的?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父母和教师
的教育?(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对待父母和教师教育的正确态度。)
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板书)。 教材中讲到农材小姑娘小陈9岁
时,由父母包办与一21岁的男青年订立婚约,小陈13岁时与男方解除童婚婚约,维护了自己
的合法权益。
课后练习中说的初三女生小殷,多次受到三个不法分子的勒索并险些被害。
请同学比较分析面对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小陈和小殷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史们应
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归纳学生的发言,教师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青少年要学法、知法、懂法;
第二、青少年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这不仅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