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订《莽原》全年 
    在女师大风潮中“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的校长” 
    女师大复校“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平时“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援助外交,“欣然前往”,请愿殒身 
(作“一课一练”第11题) 
    ──可看出刘是一位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的革命青年。不是“受人利用”。 
    总之,1、2、3部分侧重与悲痛的忆念、哀悼。 
    随堂作业:  
    涉及第一部分的“一课一练”卷  第6、7、8 选择题 
                      (也就完成了课后第一题) 
                  课后二大题的1 小题 
    涉及第二部分的“一课一练”卷  第9 选择题 
                  课后二大题的2 小题 
    涉及第三部分的课后三大题的1、2 小题 
                  “一课一练”卷  第10选择题 
   
2.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部分)  
    卫队开枪,府门喋血,虐杀 
    “文人学者”流言:“受人利用” 
    罗网,攒射,血污 
    随堂作业:  
    涉及第四部分课后二大题的3 小题 
    涉及第五部分的“一课一练”卷  第14选择题 
三、小结:  
    一、简析思路和语言中完成了两大部分: 
      1.“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2.“愤怒的控诉”(4.5部分) 
    二、并做完了相应的课后题和“一课一练”卷标准化练习题。 
  &nb
说的话) 
    作业:做完“一课一练”卷还剩余的作业。 
附录  
一、《记念刘和珍君》中“徘红”之意义  
1.在此文中应解为“浅红”“淡红”方合作者原意。 
2.“绯红”的正确释义应为“大红色”(辞海)或“鲜红”(现代汉语词典); 
《说文解字》、《广韵》、《康熙字典》均释“赤色”;大冶方言中仍有,也是“很红”义。 
二、《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一联:(晓秋选编)  
长歌当哭  控诉卑劣之徒  
热血为证  鼓舞奋勇之士  
三、又一种板书:  
┌动机和目的:程君正告  哀痛烈士  揭露敌人  唤起民众 
│              ┌订《莽原》┐ 
│内┌歌颂刘和珍┤女师大风潮│从容勇毅沉勇友爱──崇高伟大 
│  │          └3.18死难  ┘ 
│  │          ┌府门喋血         ┐ 
│容└揭露反动派┤                 │惨象、流言 
│              └文人学者阴险论调 ┘ 
└死难意义 
四、补充作业:  
用符号法分析下列句子成份: 
1.中国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礼堂外徘徊。 
2.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3.这一回在弹而中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五、另一教学步骤设计:  
1.学生预习; 
2.试作课后题; 
3.理解难点; 
4.背景介绍; 
5.放朗诵录音(自制); 
6.学生质疑,释疑; 
7.重点讲授文章思路和语言特色; 
8.布置辅导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