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菜园小记 教案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菜园小记  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菜园小记 教学设计示例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作者准确精当的用词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2.了解作者层次分明、有条不紊的介绍事物。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在记叙中进行描写、抒情、议论,领会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的好处。

2.学会有层次地阅读、描写事物。

(三)德育渗透点

劳动不仅能从物质上创造财富,而且可以塑造一个高尚的灵魂,培养学生养成“勤劳动,爱劳动”的好品德。

(四)美育渗透点

在劳动中产生美,劳动创造美。

学法引导

本文语句清新,可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参照课前预习提示,对比阅读吴伯箫的另一篇散文《记一辆纺车》,领会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主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主旨是本文学习重点,可采取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记一辆纺车》作对比阅读。

2.有层次地写景,以及在记叙中融人描写、抒情、议论是本文学习的难点,教师可通过必要的分析来解决。

3.课文标题是“菜园小记”,可在文章开头却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果园、花园,是不是偏离了中心,可以删去?这些问题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疑惑,教师适当穿插介绍有关散文文体的特点,了解“形散而神不散”的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涉及到的内容。

2.与《记一辆纺车》比较阅读,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3.教师设置思考讨论题,与学生共同突破疑难问题,理解本文的层次结构。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理清写作的层次,体会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1961年,中国经济处于暂时的困难时期,为了鼓舞人们的斗志,渡过困难时期,吴伯箫写了一系列以回忆延安生活为主题的散文,《菜园小记》就是其中一篇,文章通过“小记”有关菜园的一些往事,用语清新,并插以适当的描写与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继承和发扬当年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很强。

(三)教学过程

1.由苏轼《菜羹赋》导人,引出俗语:“吃鱼不如钓鱼乐”。其实,吃菜是一种享受,种菜的整个过程也其乐无穷。

2.听课文录音,要求:

读准音,感受清新的语言,以及在行文中运用谚语、俗语和古诗,使文章摇曳多姿,生动有趣。

3.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听读中的要求,并思考下面问题(投影):

概括每段主要内容,理清段落间的关系,并初步归纳文中“记”了哪些事,这些事都是怎样紧扣标题的?

明确:(1)1—2节,由种花好,说到种菜更好,引起对延安蓝家坪种的菜园的回忆,其中“延安蓝家坪”点明地点,“想起”表明是回忆。

(2)3—6节,按照由四围到中间先写果园,再写花园,最后写菜园,介绍了菜园特色概况,重点介绍了我们的菜地。其中5、6小节插入了一些说明,点出了延安开展大生产的背景。

(3)第7小节,介绍了我们的那块菜地在那儿的条件是最好的。

(4)第8小节,写了积肥与听课学知识的事。

(5)第9—12小节,分别介绍了蔬菜的种植、管理与收获。

4.指导细读课文,每个同学选读自己喜欢读的语句或段落,并用简短的语言说说喜欢读的理由。通过学生自由选读,进一步熟悉课文,亲近语言文字,并在学生简短的点评中体会在记叙中抒情、描写增强表达效果的特点。例如:选读第1小节,可点评生动的描写,整齐的句式,以及引用俗话,语言亲切自然。

选读第9小节末尾,拟人、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的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在劳动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选读第10小节,更是将抒情、描写、议论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多说,也可参与学生的点评,并多给予肯定的评价。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着重从文章整体入手,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细读、选读进一步感受本文语言的整齐、优美、生动,同时体会到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感受到语言的美,其实文章中不少词语选用还十分精当,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可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品读,并在自己的习作中模仿、借鉴。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继续体会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比较阅读《菜园小记》与《记一辆纺车》,理解本文创作主旨。

(二)整体感知

课文题目曰"小记”,其实“小”中有“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延安的精神而貌。在那个艰苦的年月里,大家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救,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不仅从经济上保证了战斗,而且锻炼了大家的意志,培养了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吴伯箫在1861那个同样困难的时期写下这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希望能够发扬当年延安的这种精神战胜当前的困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课有关知识,检查上一课作业。

2.进一步体会、品析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比如:成语的使用,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竞肥争绿等等,增加了语言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力。再如:叠词的使用,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窄窄浅浅、吸吸烟、说说话等等,使语言亲切自然。

3.比较阅读《记一辆纺车》与《菜园小记》体会本文创作主旨。

(1)研读课文5、6小节有关语句,结合《记一辆纺车》所了解的背景,明确这里点明了在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背景。

(2)研读课文9、10、1l、12小节,抓住文中“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等句子,以“乐”来写种菜劳动,表现了以苦为乐,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在劳动中产生的高尚情操与情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品味语言:如“就从那里会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无不表现出劳动的乐趣。指导以“乐”为中心进一部感悟语言,体会中心。

(四)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语言品味和与吴伯箫同时期的作品《记一辆纺车》的比较,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那种不怕困难,战胜困能的斗争精神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在1961那个特殊的艰苦岁月里,多么需要那个时代的延安精神呀!这就是“小记”中蕴含的“大主题”。同时这篇课文中作者那清新、优美、精炼的语言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为了加深对本文语言的体会,可指导学生做这样的扩展题,《果香四溢的八月》、《菜场

一览》等等,要求抓住花果、蔬菜的特点,从色、香、味等多种角度进行片断摹写。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1.继续朗读课文,摘录生动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正确朗读和书写下列词语。

姹紫嫣红 肥硕 蔷薇 木槿 菜畦 濯

石窠 精神矍铄煦暖芫荽 腌渍

第二课时: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精选图文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菜园小记  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