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优秀篇」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优秀篇」

微信扫码分享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优秀篇」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街头剧的特点,认识人物性格特点及戏剧冲突反映的社会矛盾。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旧社会的恨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剧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难点:青工人物形象的塑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背景导入新课(2分钟)

  师: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

  (生答) .

  师归纳:即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事件。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炮击沈阳,同时在吉林、黑龙江发动进攻。蒋介石却集中力量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对日军采取了卖国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并撤至山海关内。日军在19日侵占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黑等省,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放下你的鞭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街头剧剧本。

  二、作家作品简介(3分钟)

  1.陈鲤庭,曾用名陈思白。上海人,导演,理论家.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影协第一届委员、第二届至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战争期间,历任上海救亡演剧队队长。2.《放下你的鞭子》选自《街头剧》1938年版第一集,导演陈鲤庭.在抗战前期,戏剧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开始时,街头剧,活报剧和独幕剧非常活跃。当时演出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有《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等剧作,上述三剧被戏剧界合称为“好一计鞭子”。

  3.街头剧又称活报剧、广场剧,多以大众关注的政治时事为题材,对观众进行形象化的宣传,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最热门的话题。

  三、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15分钟)

  1. 初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 复述故事情节,理清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

  学生自行朗读,教师随堂指导。

  辨析明理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作揖 (yī) 骚动 (sāo) 糟蹋 (tà) 俏皮(qiào)

  解释下列词语。

  糟蹋:侮辱、蹂躏。

  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搀杂方言。

  鲁莽:粗鲁、轻率。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搬用 。

  骚动: 秩序紊乱;纷扰。

  作揖: 拱手。

  2.故事情节: 东北地区沦陷后,人民群众流离失所,无以为生;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线上的父女俩到处流浪,卖艺为生。当女儿无力进行演出时,其父手持皮鞭痛打女儿,于是义愤填膺的群众纷纷谴责老汉:“为何鞭打自己的女儿?放下你的鞭子!”由老汉鞭打女儿,青工及众人认识到父女悲惨的流浪根源,萌发了一股反日热情。

  按照戏剧情节的发展,以青工上场为界,全文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来几个鹞子翻身的把戏,向老爷先生们讨一个情。来呀!"),写流亡关内,穷困潦倒的卖艺父女在街头卖艺的场面,这是戏剧的开端和发展部分。

  第二部分("他妈的,手段真辣"至结尾),写香姐因饥饿难耐、四肢无力而怠慢演戏,因此遭到亲生父亲毒打,青工出面阻止并使大家看清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黑暗本质。这部分是戏剧的'高潮和结局部分,随着青工的上场,戏剧冲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出示自学指导二(18分钟)

  1、汉子和香姐应是相依为命,而汉子还要用鞭子狠心地抽打自己的亲生女 ,这合乎情理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讨论:“卖艺汉” 和“香姐”分别是怎样的人?

  3. 剧中的青工是怎样一个人物?在当时的社会里,这样的人起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随堂指导。

  辨析明理.

  1.文中香姐自己已向众人解释了父亲这个反常理的举动。“可怜的爸爸,为饥饿所迫时常暴躁使气,可是在从前,他是我慈爱的爸爸呀!我一点怨恨他的心也没有,因为我懂得挨饿是怎么一回事,我感到他的痛苦比鞭子打在我的身上更难过。”被饥饿逼疯的人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香姐举了自己的例子,原来她是个好心肠的姑娘,对小猫、小白兔那样的小动物非常惜爱,而如今,在饿得慌的当儿,一见到它们就恨不得生吞活剥地吃了下去,还顾到什么好心肠.经她这么一解释,父亲狠心地鞭打自己的女儿的极端做法完全可以理解,是合情合理的。旁人觉得很愤慨、很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他还没饿到那份上。造成这种人性扭曲、人性泯灭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剧本通过青工的口说出“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

  2.“卖艺汉”:是一个在外流浪多年,衣食无着、穷困潦倒的难民。他多年在他乡流浪卖艺,难免沾染一些江湖习气,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国之心,正像他所说的:“如今正是国难当头……现在咱们大中华给东洋小子欺侮得可怜,老百姓又逼得连一句话都不敢讲,咱们虽然是走江湖的,可总也有一点儿爱国的心眼儿”,所以他才编了一首“九一八小调”,用歌曲来控诉日寇的侵华罪行。但是生活的逼迫,长期的饥饿,却使他为了多挣几个铜板,一时忘记了父女的亲情,而用鞭子抽打因饥饿而倒地不起的女儿。“卖艺汉”的形象可以说是流亡内地的东北难民的缩影。

  “香姐”:虽然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她变得十分乖巧懂事,她饿得实在没有力气了仍然“勉强支起身体”想要继续卖艺,直到“倒在地上”。当她爸爸用鞭子抽打她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有怨恨,而是替她爸爸求情。她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为饥饿造成的,而造成她一家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东洋鬼子呀,可恨的东洋鬼子,夺了我们的家乡,抢去了我们靠着活命的田地。最可恨的,我的妈也被他们杀死了”。

  3、剧中的青工是热血青年,是个进步青年。他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路见不平,挺身而出,大喝一声“放下你的鞭子”“我们都是一样的穷苦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他叉住汉子的喉,推倒在木箱上。当听了香姐的一番话后后悔鲁莽,勇于承认打错人了。

  他善于启发众人“是啊!”谁叫你们弄到这般田地!”“命,不要相信什么命!谁给你这个命的?”“天,你现在还在怨恨天吗?天是空的,你刚才不是说过吗?把你们从家乡赶了出来,弄得你们有田不能去种的是谁?使你们家破人亡,挨冷受饿的是谁?——这都是人干出来的。”“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害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的演讲富于鼓动性,众人在他循循善诱下,民族热情、抗战意识逐渐觉醒,众人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汉奸!”连汉子也喊出心声:“孩子,记着,要打倒那些吃人的东西,才有生路。”“我们要像人的样子活下去!”他很善于把众人的情绪引向深入。进一步启发大家:“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这力量比什么都大,哪怕是赤手空拳也能战胜飞机大炮。”因此他的作用是唤醒民众。

  四、小结

  陈鲤庭的街头剧紧密地配合了现实斗争,充满了强烈的政治激情,能够以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抗战的主题,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感人的形象,它的艺术感染力和政治鼓动性都很强,所以在当时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它启导人们,不能束手待毙,不能当亡国奴,团结起来,一齐去打倒我们的仇人,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寻求生存与自由,整个剧中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五、拓展训练(3分钟)

  设想你是剧中的香姐,当父亲用鞭子抽打你时,你会怎样想?根据剧情,用一段文字把你当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六、当堂训练(3分钟)

  1.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管闲事 玩意 忿忿不平 B.汗奸 暴燥 清醒

  C.怨恨 摧残 糟蹋 D.慈爱 教训 鞭打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丫头俏皮得很,又想买点花呀,小手巾儿呀,打扮打扮。/他说话很俏皮。

  B.几个鹞子翻身的把戏。/几个艺人在街头耍着把戏。

  C.手段真辣。/这菜真辣。

  D.谁叫你们弄到这般田地呢?/抢去了我们靠着活命的田地。

  3.仿写。.

  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宽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写出你知道的反映抗日战争的街头剧或影片,不少于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体味戏剧语言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本课由观看演出剧照和同名油画导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特点,剖析文章内涵。最后进行小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理解力。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脉络,明晰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

  3.体会课文主题:反抗压迫,争取幸福。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反抗精神。

  2、领会作者在故事结构、情节编排上的用心。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俄国文学大师的戏剧《钦差大臣》,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部中国的现代戏剧—《放下你的鞭子》。展示油画《放下你的鞭子》。感受画中父女眼中的悲苦无助。

  师:谁能跟我们说说你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生:画的是一对贫困的父女,他们蜷缩在一旁,眼中尽是茫然和无助,未来毫无希望。

  2.师:本课《放下你的鞭子》是一部街头剧的剧本,陈鲤庭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它讲述了卖艺父女二人,因家乡被日寇占领而离乡背井的痛苦经历。该剧抗战期间在大街小巷广泛演,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展示《放下你的鞭子》的剧照。

  3.介绍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概况以及作品时代背景。

  二、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 的语言是如何展示人物性格的。 1.朗读课文,了解剧本内容,找出文中精彩的片段,思考出场人物的性格特征。

  2:抽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 2.一个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几个矛盾冲突在讲述中不能漏掉,不足处其余学生补充。

  3.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从71页“岂有此理”到78页“一齐去打倒我们的敌人”。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要进人情节,在朗读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深入理解

  1.师:汉子和香姐是什么关系? 他们是父女关系。

  2.师:为什么一开始汉子要说香姐是他从苏州买来的呢? 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够全面,教师要加以指点。 1残酷的现实使他漠视亲情。2说女儿是买的可以引起旁人的同情从而博取可怜钱。3要亲生女儿卖艺会让父亲很没面子,因而隐瞒。

  3.师:汉子和香姐卖艺街头,为什么他要鞭打自己的亲生女儿呢?这合乎情理吗? 生:饥饿让父亲脾气暴躁,忽视亲情。

  4.师:汉子和香姐最初认为是什么让他们经历苦难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生: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命,是天意。

  5.师:他们这种思想观念最后有什么改变没有?用文中的语句加以分析。 他们后来认识到了使他们命运多舛的根源,懂得了安稳的生活要*自己去斗争、去争取。

  6.师:是谁促使这种改变的发生的? 是青工帮他们认识到的。

  7.请分析一下青工的人物形象,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分析青工的人物形象,在教师点拨下加以明确。

  四、布置作文:假如你是香姐,当父亲用鞭子打你时,你是怎样想的呢?用一段文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深人体会香姐的心理,用文字将之描述出来。

  2.抽学生朗读,加以点评。3.完成课堂练习。

  五、本课小结:本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分析人物特点,点明课文主题。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了旧中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从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而且明白了幸福要*自己去斗争、去争取。最后进行的小作文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理解力。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优秀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