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关于童趣教案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关于童趣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关于童趣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童趣教案2,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童趣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2、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4、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2、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2、教法:跟读,朗读,讨论,背诵,体会。

  3、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一、通过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1、观察一组有关儿童嬉戏的图片,儿童的这种游戏,已经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2作者作品简介

  沈复(1763—?1822),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

  《浮生六记》一部自传体作品。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3、简介文言文及其特点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录音,要求:认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童稚(zhì)藐小(miǎo)

  项为之强(jiāng)鹤唳云端(hè)

  怡然称快(yí)凹凸(āotū)

  土砾(lì)壑(hè)

  庞然大物(páng)癞虾蟆(làiháma)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小学时为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习惯于一字一顿的读法;到了中学为了理清句意层次,必须正确把握停顿。

  请正确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蹲其身,使/与台齐。

  (7)、见/二虫斗草间。

  (8)、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教师示范第二节朗读。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

  4、在正音、正确划分节奏的基础上,全班齐读,力求读得流畅、自然。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理解词语的意思。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

  (1)项为之强(脖子)

  (2)果如鹤唳云端(果然)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正浓(兴趣)

  (5)方出神&nb(正)

  (6)驱之别院(驱赶)

  2、下列词语一直沿用到现在,有的已经化为成语,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3、疏通课文内容: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连最细微的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每次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然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观看它们,脖子因此而变得僵硬。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当作一幅青云白鹤图观赏,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此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凸出来的土块当成丘陵,凹的部分当成山沟,想象着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感到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动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打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四、研读课文,品味童趣。

  1、课文一共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鹤唳云端”。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

  ②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

  ③惩治虾蟆,为小虫抱不平。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五、四边互动,合作探究。

  1、多角度思考:“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是将它处死?

  参考答案

  ①、珍惜生命,热爱小动物。

  ②、处置有度。

  ③、不忍心。

  2、作者是怎样获得物外之趣的?

  作者以生动的笔调,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并通过“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惊恐”等语句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

  3、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和感受?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富有情趣的人。

  六、话说童年,拓展延伸

  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希冀,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

  学生说话,教师整理。

  童年

  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

  童年是一首纯真的诗;

  童年是一颗晶莹的露珠;

  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

  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

  童年是一只飞向憧憬的小鸟;

  童年是记忆天幕上永远闪亮的星星;

  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快飞逝不见的箭;

  童年是一颗方糖,甜在心里;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童年是那无忧无虑四处游荡的风;

  童年是妈妈的摇车不停地摇啊摇;

  童年是奶奶的传说充满好奇与幻想……

  教师小结:你们看,我们每个人说一句很美的话,组合起来还是一篇散文诗呢!

  七、课堂小结

  童年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希冀的字眼,更是意趣盎然的人生体验,沈复的《童趣》使我们又重温了记忆中那充溢雅趣的欢乐时光,正如同学们所说,童年是一只飞向憧憬的小鸟,愿我们带着这份童心启程,在秀水蓝天之间放飞希望。

  八、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二,积累语言材料。

  九、板书设计

  童藐小微物──────────物外之趣

  想象、联想

  趣戏蚊之趣(群鹤舞空、鹤唳云端)

  丛草之趣(林、兽、丘、壑,二虫相斗)

  十、教学反思:

  《童趣》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第一篇文言文,如何把握,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对文言文的兴趣,所以这堂课我把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引发童趣,营造“乐学”的氛围。纵观全课教学,一个“趣”字贯穿始终,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创造的潜能得到了激发。

  2、让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课堂中得到了实现。知识与技能得到了落实(主要表现为语言的习得,如正确的朗读、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等);过程与方法得到了重视(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如品位“戏蚊之趣”和“丛早之趣”等环节);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了熏陶(分享了作者的“物外之趣”,感受到了作者爱护动物、热爱生命的善良品格)。

  当然,对于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在教学时再增加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实物,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童趣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