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中班教案 > 音乐教案 > 中班优质音乐课教案:小马的变奏曲 > 

中班优质音乐课教案:小马的变奏曲

新教案网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中班优质音乐课教案:小马的变奏曲

微信扫码分享

《中班优质音乐课教案《小马的变奏曲》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诙谐、愉快的气氛。
2.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
2.妈妈、爸爸、小马的图片
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马图片,导入活动。
1.你们看谁来了呀?这是一匹幸福的小马,有爱它的爸爸和妈妈。小马的爸爸和妈妈每天都会带着它出去玩,小马快乐极了!
2.有一天,小马又跟着爸爸出去玩了,你们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内容,学习演唱。
1.教师根据歌词内容演示小马图片,表现小马跑和摔跤的情节。
2.看明白了吗?小马跟着爸爸出去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3.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1)小马小马摇着尾巴,跟着爸爸去干嘛?它为什么会摔跤?你听到歌曲是怎么唱的?(当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后,教师用歌唱的方式来加以回应。)
(2)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5.结合图谱再次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马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来的样子,好吗?(教师引导幼儿边学小马跑边说"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诙谐。)
6.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一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摔一跤"处由幼儿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内容,学习演唱。
1.第二天,小马跟着妈妈出去了,你们想知道它跟妈妈出去干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赶快来听一听吧!
2.倾听第二段歌曲录音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小马为什么要跟妈妈出去?(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它经过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吗?
(2)谁愿意来学一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样子?(请个别幼儿表演)
(3)小马吃饱了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表演小马吃草时快乐的样子,并说"包古里包古里吃个饱",进一步感受歌曲诙谐和愉快的氛围。)
4.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二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吃个饱"处由幼儿接唱。
四、完整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
1.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歌曲有时唱得慢、有时唱得快?(小马和爸爸一起玩耍时,跑得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马和妈妈一起走,肚子饿走不动,要唱的慢;小马吃饱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师现场在图谱上画出速度变化的符号,如 表示唱得快,表示唱的慢。
4.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师用生动的面部表情引导幼儿在演唱时表现出歌曲诙谐愉快的情感意蕴,还可以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个饱"处边唱边做动作,增加趣味性。
五、延伸活动:唱唱玩玩小马的手指游戏。
1.教师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手指游戏边唱歌曲。
3.幼儿在熟练后,可两两合作结伴表演。
 活动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蹲下身聆听幼儿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儿在想什么、喜欢什么;要了解他们经常谈论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经验。在设计该教学内容时,我牢牢把握“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这个方向,来确定回答的主要环节与方式——利用简谱帮助孩子理解内容,并记忆歌词,加快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有了歌曲本身和教学设计两个保证,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学的很认真、有趣,达到了快乐学习的目标。同时,我们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准活动中幼儿发展的支点,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把这些点转换成可行的、合适的活动。这首歌本身所体现的特点是符合孩子的兴趣的,这在回答的实施中已经明确可见。采用图谱教学法,帮助幼儿熟悉并掌握歌词——是孩子们轻易的发现两段歌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帮助幼儿精确地把握歌曲性质——第一段是活泼欢快的,第二段是无力到有力的。

中班优质音乐课教案《小马的变奏曲》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026字。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班优质音乐课教案:小马的变奏曲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