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

微信扫码分享

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

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公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教学设计(二)
林华

教学提纲
三、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人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1)法律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可靠保障

(2)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

(3)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

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应当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2)应当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3)应当履行遵守学校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教育法是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一项重要法律。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运用:结合对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制定学习规划。

(二)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目标

1.通过对依法施教事例的分析,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我国法律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的作用,由此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2.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我们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结合受教育即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初步培养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义务观念。

教学重点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妨碍、破坏公民受教育权行使的实例,哪位同学能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举个这方面的实例?(如辍学、旷课、欠作业等等)。因此,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三、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人民要自学发行受教育的义务(板书)

1.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板书)

请同学们看漫画“如此家长”。


案例分析——“如此家长”

教师提问:请仔细观察图片,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小孩叫小民,是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其父开了间小店,由于缺少人手便不让小民去读书,让他去做买卖。(学生未能回答时,可由教师讲。)

教师提问:小民的父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教师总结:属于侵犯小民受教育权的行为。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民,你打算怎么办?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四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出示投影。)

教师提问:小民有四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选择,你认为哪种方法最佳?

(①听爸爸的话,放弃读书;②离家出走;③找老师、亲戚帮忙;④状告爸爸,讨回读书权。)


教师归纳:选择第①、第②种可能都会导致小民失去受教育权,小民将会终身后悔。因此,均不可取。选择第③种,在老师、亲戚的帮助下,小民有可能继续读书,实现自己的读书梦想,这是最佳结局。

教师提问:如果小民第三种方法无法解决,只好选择第四种可能,将他的父亲告上法庭,这样做可能会伤害父子感情,但也是迫不得已。那么,这样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并板书。)

(1)法律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可靠保障(板书)

为了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我国为公民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请同学们看下图:


教师总结:同学们从图表可以见到,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宪法关于教育的规定为统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核心,以教育专门法为骨干,内容较为完备、结构较为合理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在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那么,我国教育法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做出哪些规定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这些规定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总结:这些规定对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9最后一段,你看了这两段材料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发表看法,教师归纳。)

教师总结: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使公民的受教育权有法可依。依靠国家强制力,制裁拒绝履行法定义务的妨害教育的违法行为,能够有力的维护公民的受教育权。

为了保障公民切实享有受教育权,国家还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物质保障:

请同学们看下面两份材料:

材料一:以海南省海口市为例.海南建省十年来,海口市始终坚持:“一保教育,二保菜篮子”的财政支出方略,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高达42.7%,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全市按人口平均教育经费高达400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八五”期间,市财政用于中小学基本建设的经费达4.77亿元,占全市财政性基建投入的30%。

建省以来,海口市新建教育职工住房面积达17.2平方米,占现有教职工住房面积的69.58%。目前,全市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11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为75%,置身于教师新村,没有不为这么好的环境动情的。10年前的海口,许多学校还办在庙宇里,教育状况明显地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今,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上百所幼儿园、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宽敞的教室,整洁的校园,音乐室、美术室、电脑房、语音室、健身房、手工制作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生物标本室、图书馆、运动场,一应俱全。海口的教师,在全国聘选。据说选一应十,真正落实了优中选优,教师这一行成为人们羡慕的行当,争相报名。短短几年间,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合格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达到97%、94%、70%,分别比建省前提高16、33、19个百分点。

投资的效应是,一大批中青年科研型的教学骨干迅速成长,全市范围的教育质量大面积的提高。全年全市应届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到91.9%,为高等学校输送的人才有了较大数量的增加;校际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一批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跨入全市选进行列。原来落后的新海中学教学质量进入全市前三名,曾列全市50名之外的坡博实验学校,双科及格率也跃入先进行列。学生整体素质、文明程度的提高,新组建的海口市教育局童声合唱团,荣获“全国优秀童声合唱团”的称号;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参加全国第二届职业中学美容美发大赛获两项优秀奖;二十七小学少年摄影艺术团的几十个小同学,参加两次全国性摄影比赛,就拿回23个金、银、铜及优秀奖。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教师总结:海口市近年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也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在此基础上,海口市改善了教师的居住条件、办学条件,使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材料二:1993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为1059.9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0%,1994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为1488.78亿元,比上年增长46%,1995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为1877.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14%,1996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为226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7%。我国的教育财政支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2000年达到4000亿元以上的开支。而与此同时,我国历年的国内生产总产值(GDP)则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如表: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教师总结:从图表可看出:1993-1996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历年的国内生产总产值。

教师总结:从上述两个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从国家到地方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增加教育投入,这说明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

(2)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板书)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法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大计。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这是国家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的第三大保障。

(3)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板书)

国家尊师重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这在前面海口教育发展的例子中已有所体现。目前,我国师资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看书第41页的有关数据。再看看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份材料:

材料: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部分的内容中,明确指出: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争取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新师资的培养质量。1999、2000年,在全国选培10万名小学及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开展本学校教学改革实验、巡回讲学、研讨培训和接受外校教师观摩进修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2000年前后,要通过提高师生比例、分流富余人员等途径,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同时,要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教师总结:《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国家尊师重教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先后在教师中举行了计算机知识培训、普通话测试、教学基本功比赛等,这都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具体措施。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我国公民切实享有教育权,国家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系列措施,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那么作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

作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腾飞而刻苦学习,从法律角度讲,就是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板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第三段到最后,回答: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应当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板书)

(2)应当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板书)

(3)应当履行遵守学校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板书)

针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旷课甚至中途辍学等不良现象,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其危害,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变感想,从而树立自学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问题:一是国家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法律、物质、师资三大保障;二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巩固新课

案例分析:

(1)请仔细观察图片,将图片中发生的事情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清楚。

(2)这个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依据教育法律法规,依靠国家强制力,打击妨碍、破坏教育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受教育的权利。)


精选图文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