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已 教案二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已 教案二

微信扫码分享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已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已 教学设计示例二
窗体顶端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唐朝对外频繁的友好往来。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关系。日本留学生和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晁衡)和鉴真。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唐和波斯、大食的友好往来。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由于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和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2)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新罗、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唐朝也吸收了各国的长处,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唐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双方人民都有好处。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从而培养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是谁写的?他是什么时代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由此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4课“和同为一家”。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今天我们学习“海内存知己”这一课。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的一句作为课题,突出了唐代对外友好往来的空前盛况。随唐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是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各国交往频繁。那时候,我国都同哪些国家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有哪些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这些就是我们在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书写课题)2.讲授新课一、频繁的贸易往来:(悬挂《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朝与各国频繁贸易往来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一子目后回答,教师作总结)1.唐朝的强盛,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发达的对外交通,为同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唐朝的对外政策(要求学生用颜色笔在书上划重点符号)“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他们的税收,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在图上指明唐朝的对外交通路线:陆路从长安出发,往东经河北、辽东,可达朝鲜半岛;往西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经新疆可通中亚、西亚和印度,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海路从登州出发,可达朝鲜、日本;从杨州出发,横渡大海,可直达日本;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至印度,再至波斯湾沿岸,到达非洲、欧洲各国。

3.唐时与邻邦友好往来盛况空前,表现在:由隋朝时的十几个国家发展到70多个(在数字下划重点符号)。最主要的有(指图):新罗、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国。(要求学生在课本P31的地图上用颜色笔在相应的国名下划横线杠)。

二、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板书此目后,让学生从书上找出新罗与唐朝往来频繁的具体内容:在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1.使节和留学生唐初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百济和新罗与唐朝都的往来。7世纪后期,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后,直到唐末,始终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两国互遣使节,不断从海、陆两路往来。新罗派了大批留学生来长安学习,在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873年旅唐的新罗生多达216人。840年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一次就有105人。新罗留学生,有不少人参加唐朝的进士科考试,如李同、崔彦 、崔致远等都考取了进士。新罗留学生回国时带回许多唐朝的文化典籍,在吸收传播唐文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2.贸易往来唐朝同新罗的贸易繁盛,新罗商人的足迹经中原达到江淅一带。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货物的首位。新罗商人给唐朝带来牛、马、苎麻布、纸、折扇、人参等,又从唐朝贩回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这些都大大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3.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8世纪中期,新罗仿照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了行政机构,又依照唐朝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还采用唐朝的历法。新罗都城平壤是依照长安、洛阳建筑的,也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新罗医学博士用《本草经》等中国医学书教授学生。朝鲜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朝鲜音乐很受我国人民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

三、唐朝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遣唐使和留学生“遣唐使”是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节团。随同使臣到唐朝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人数很多,有时达五、六百人。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我国文化已开始传入日本,两国人民自古来往十分密切。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产生辉煌灿烂的盛唐文化,而日本的“大化改新”则促使日本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唐建立后的200多年间,日本正式遣使来中国共13次之多。日本留学生在唐朝学习哲学、历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他们回国后积极传播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2.晁衡(唐玄宗时来中国)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在717年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长安,那时他才17岁,取汉晁衡。他在唐朝学习、工作了30多年,曾先后担任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左散骑常侍(皇帝的侍从顾问)、安南都护等职。他的汉文诗写得很好,得到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的赞赏,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一生为中日人民的友谊,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为了纪念这位国际友人,我国陕西西安兴庆宫公园内还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3.鉴真(唐玄宗时六次东渡日本)为了促进中日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唐朝也有不少人到日本去,其中最著名的是鉴真。鉴真是扬州大明寺高僧。他对佛经深有研究,对戒律部份尤其精熟。724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前后经过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753年,66岁高龄的鉴真已双目失明,他借日本第10次“遣唐使”回国的时候,又同弟子、工匠携带许多佛经、佛像、手工艺品、药物等,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九州,受到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鉴真一行先后在日本的九州、奈良等地传布佛教,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在他的设计和指导下修建的唐招提寺,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日本古都奈良。鉴真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郭沫若先生写的“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城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一诗,表达了日中两国人民对这位大师的赞扬和崇敬。763年鉴真逝世后,被其弟子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内。相传他的弟子塑造鉴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在该寺,定为日本国宝。1980年鉴真像回他的故乡“探亲”,又到北京巡展,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让学生看P33鉴真塑像图画,指出:鉴真身披袈裟,盘膝端坐,两手交错放在腿上,神态安祥。塑像至今仍保留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让学生看彩图10,《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提问:日本在哪些方面受到唐朝文化的深刻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①城市建筑:日本的京都、寺院建筑、雕该绘画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8世纪后期,日本迁都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依照唐朝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课后同学们可将课本P34《平城京》图与P19《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对照起来看,比较一下。

②文学艺术: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白居易的诗万为日本人民喜爱。日本天皇、士大夫还热衷学习中国书法。日本原没有自己的文字,官府文告,文人们的诗赋文章都使用汉字。学问僧空海,吉备真备自唐朝学习回国后,仿照汉字草书、楷书偏旁创制平

假名、片假名。后逐渐形成由汉字演化而成的日文。(其中仍大量使用汉字)日文的创造和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③生活习尚:日本人民的饮食、服装和日常生活,至今还保留着唐朝的某些风尚。日本人当的衣、裙、带、鞋等服饰及发型,饮茶习惯多仿唐朝。

④节日风俗:日本人的每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重阳节登高、饮菊酒等风俗也明显地受到唐代的影响。

四、玄奘西游天竺(唐时对印度半岛的统称)

1.玄奘西游(唐太宗时玄奘到天竺取经,归国后著《大唐西域记》)玄奘,俗姓陈,名 ,13岁时出家为僧,玄奘是他的法名。唐朝初年,玄奘研究佛经理论,觉得当时汉文的佛经有些译得不全、不确切,就决心往西方求经,研究佛经中的疑难问题。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出玉门关,经过寸草不生的沙漠,翻过终年积极雪的高山。有一次他丢失行李,五天滴水未沾,几乎昏死。但他战胜千难万险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越过葱岭,通过中亚,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印度。在印度他广泛搜集各种佛教经典,访问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是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戒贤法师是当时印度的佛学权威。寺内藏有很多佛经以及医学、天文、地理等书籍。玄奘在寺里勤苦学习了五年,读完了寺里所藏的佛经,取得优异成绩,成为那烂陀寺。大法师之一。接着他外出游学,环游印度半岛,多次参加佛学辩论会,誉满天竺。后来玄奘参加了曲女城的佛学辩论会并由他主讲。听讲的有来自印度各地18个国王,还有僧侣学者共五、六千人。大会连续举行了18天,听众被玄奘精辟的议论所折服。大会结束那天,戒日王和18国王各以厚礼相赠,他全部谢绝。最后戒日王垦请玄奘乘坐一头用精美的华幢装饰的大象绕场一周,表示对这位中国大师的崇敬。645年经过十六、七年的远游,玄奘从天竺回到长安,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出城迎接,长安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走出坊门欢迎他。他把带回来的600多部佛经陈列在长安的朱雀大街的南端,任人参观,观众络绎不绝。后来,玄奘组织大规模的佛经译场,从事翻译工作19年,译出佛经75部,共1335卷。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大部失传,所以玄奘的译本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半岛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情况。内容丰富生动。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请同学们翻开彩图11《玄奘》。指出:玄奘身上背着书箱,头顶上有防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油灯,玄奘左手持经书,右手佛尘(用来驱赶蚊蝇),胸前挂着念珠,表明他夜晚一边赶路一边还在苦读经书。玄奘西游取经,对促进中国和印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2.唐朝与天竺的友好往来。

五、唐朝与西亚各国的往来

1.唐朝和波斯(今伊朗)的友好往来。

2.唐朝和大食(唐称阿拉伯为大食)的友好往来。教师提出:上面我们学习了唐朝与新罗、日本的友好往来,请大家思考一下,唐朝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往来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出示表一:《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的相同点》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的相同点这里“贸易往来”一项中,主要强调唐朝与各国贸易中的货币交换。要学生看课本P34“开元通宝”、“和同开 ”,P36“波斯银币”图。指出:“开元通宝”是唐初开始铸的铜钱,唐代近300年长期使用,也流入日本。日本出土的“开元通宝”达几万枚。“和同开 ”是日本奈良于708年铸造的银币,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西安面郊何家村出土了5枚。这两种货币的出土,说明唐朝时候,中日贸易的频繁。在西安、新疆、青海、山西、河南、广东等地都发现了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新疆乌恰县一次就出土了947枚,说明波斯商人、商业经营规模之大和范围之广。出示表二《唐朝与各国的贸易、科技交流》唐朝与各国的贸易、科技交流指出:唐朝的经济、文化、科技对朝鲜、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唐朝也吸收了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

3.巩固小结:悬挂《唐朝对外关系示意图》唐朝时候,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是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与各国交往,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对促进各自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4.布置作业

(1)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2)简述玄奘、鉴真的共同之处?

(三)教法建议

1.本课的教学重点: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唐和日本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难点:地名、国名(古今异名)较多,学生不易掌握。

2.对教材的重点,应采取教师详细讲解,辅以学生看课本上有关内容,图画和提问等方法突出重点。

对其他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可采用教师归纳,出示表格等方式略加讲解,使教材讲解详略、取舍适当,以期收到举一以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教材的难点部分除使用教学挂图外,在“巩固小结”时,应采取串解复习的方法,化繁为简,以突破难点。

 

精选图文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已 教案二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