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①    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②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③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试想每天的清晨,都被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唤起,一天的开始是多么的美好! 
提出要改变鸟类对人类的现状——害怕,畏惧,学习本文就可以得到改变这种状况的启发 
让学生描述图片中鸟的外形,并抓住“珍珠似的白点”引出本文题目——珍珠鸟。 
二、  分组自学课文,品读文章 
 (一)、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3、从哪些句子看出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 
4、“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将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二)、组内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三)、班级交流后,教师明确 
①巢  瞅  雏  呷  垂蔓  眼睑   眸子  流泻   斑斑驳驳   ②生意葱茏 
②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 
按时添食加水; 
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③    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④  
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  合作探究,悟读课文 
 出示探究问题: 
1、“信赖”的内涵上什么? 
  (自由、宽容、关爱、真诚……) 
2、为什么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怕人”?
3、认为小珍珠鸟的哪些动作、神态最传神? 
(如第8小节中的:“飞啄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这又像一个淘气  而又听话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然后,“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到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居然也懂得看脸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无知的小鸟,把人对动物的关照之情笼罩全篇。) 
4、组内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至少一个) 
四、  美读片段,感受“美好的境界”  
   让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一般为6——16小节中的片段,教师配乐创设环境。 
五、  发挥想象 产生新疑 
试想小珍珠鸟长成大珍珠鸟,还会象现在那样信赖“我”? 
为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最好是时事类的。答案开放。 
六、  教师小结  
七、  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     
2、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