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课教案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课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2.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教学难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的几篇文章吗?

  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并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出示文中重点的语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讨论人物性格特点。

  3.探讨评价人物的角度。《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孩?除了顽皮、淘气,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担心父母发现雄鹅不见后会伤心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个好孩子。)

  4.教师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

  (1)我们要结合事件,对人物作出评价。例如,汤姆8226;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人,这是从他五次历险的.经历中分析出来的。从他叙述历险经过时,添加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了一番,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点儿虚荣心的特点。评价人物要立体、全面。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有淘气、顽皮的一面,也有有孝心的一面。经历了骑鹅旅行之后,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2)评价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鲁滨逊,正是由于受当时英国的航海和冒险热潮的鼓动,而参加的冒险活动。

  (3)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这样就能更好地评价人物。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尼尔斯有孝心、勇敢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读后交流:加点部分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第一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的喜悦和激动。第二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节到来的速度之快。第三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八儿的高兴程度。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不同心情。)

  2.从“盼望、饿、安静、喜欢、厚”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1)盼望:漂泊异乡的儿子要回来了,母亲觉得一天的等待仿佛过了一年。

  (2)饿: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他觉得自己的前胸已经贴在了后背上。

  (3)安静:校园里安静极了,连树叶落到地面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4)喜欢:蒙蒙非常喜欢那本书,恨不能把那本书都装进自己的肚子里去。

  (5)厚:东北边陲的雪下得可真厚啊,一脚下去直接没过了腰。

  (二)第二题。

  课件展示句子:下面是《汤姆8226;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写出了场面的伟大,同时给人无尽的遐想,可以是辉煌的,也可以是激动人心的……

  “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并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题目中涉及的词语都是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特定称谓。)

  3.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1)13岁:豆蔻年华。释义: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2)15岁:及笄之年。释义: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3)20岁:弱冠之年。释义: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因为体犹未壮,所以叫作弱冠。

  (4)30岁:而立之年。释义:出自《论语8226;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就可自立于世。后来就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5)40岁:不惑之年。释义:出自《论语8226;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

  (6)50岁:知天命之年。释义:出自《论语8226;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年至五十,能了解上天的意志和人的命运。后来就用“知天命”指人五十岁。

  (7)60岁:花甲之年。释义:旧时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复杂。

  (8)70岁:古稀之年。释义:出自唐代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用“古稀”指人七十岁。

  (9)80~90岁:耄耋之年。释义:耄耋:指老年,高龄。出自汉曹操《对酒》:“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后多用“耄耋”指人八九十岁。

  (10)100岁:期颐之年。释义:出自《礼记8226;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后来用“期颐”指人一百岁。

  4.尝试背诵。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阅读名著的方法。

  2.通过词语比较,了解通过夸张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人物心情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3.了解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并积累背诵。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课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