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北师大版《0×5=?》教学设计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北师大版《0×5=?》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乘法意义”“找规律”等多种方法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题,成为130×5, 402×3, 307×8。以便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能对后2题进行对比交流,进而发现402×3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所以这一位写0,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进位了,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仓山实验小学位于城乡结合处,是一所省级示范学校,教学条件较为良好。学校于2000年9月作为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参与课改,至今已3年。
任教班级学生参与课改两年来,对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所体会、适应。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课堂实录〗

(一)讨论0×5=?——发现规律
1.算一算:3×5=()
2×5=()
1×5=()
2.找规律: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5的乘法。
生2:第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小1,积一个比一个小5。
师:按这样的规律0×5=?
全班同学高声齐答:等于0。
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生1:我知道5个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
师:“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咱们再来算几题看看。
(师板书:0×3, 7×0, 1999×0)
生1:0×3=0。
师:为什么?
生1:因为3个0相加等于0,0+0+0=0。
生2:7×0=0。

 师:为什么?
生2:因为7个0相加等于0。
生3:1999×0=0。
师:1999可是个大数,它与0相乘也只得0吗?
生3:没错,因为1999个0相加,虽然0很多,可是相加后结果还是0。
师:从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全班齐读规律一遍)
(评析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这些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二)试一试——探究算理
师: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如,130×5,402×3,307×8,你们能独立解决吗?
全班学生信心十足地回答:能。
师:行,打开课堂练习本试一试,算一算。
全体同学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搜集同学们多样化的算法,并请个别同学将解答板书。
130×5=650
(1) 13×5=65, 130×5=650。
(2) (3) (4)
1 3 0 1 3 0 30×5=150,
×5 × 5 100×5=500,
_____ _____ 150+500=650。
6 5 0 6 5 0 402×3=1206
 

分页代码

  (1)400×3=1200, (2) 4 0 2
  2×3=6, × 3
______
1200+6=1206。  1 2 0 6
307×8=2456
(1) 3 0 7 (2) 4 0 2 (3)7×8=56,

× 8 × 3 300×8=2400,
_____ ______
2 4 0 5 6 1 2 0 6 2400+56=2456。

(评析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对板书的3 0 7×82 4 0 5 63 0 7× 82 4 5 6
两竖式产生争论,两竖式赞成者各占一半。
生1:我赞成第一种写法,因为第二种写法把因数中间的0弄丢了。
师:是啊,因数中间的0哪去了?
全体同学情绪高昂,议论纷纷。教师建议小组内讨论后统一意见。
讨论结束,全班交流,请刚才赞成第一种写法的同学说说讨论后的看法。

 3 0 7
 × 8
生:现在我赞成第二种写法。因为_____,7×8=56,个位写6,向十位进5,0×8=0进5得5,要在十位上写5。所以0才不见了。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现在的说法吗?
生:赞成。
(评析针对黑板板书,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三)练一练——掌握算法
师:打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一练。
240×2302×515×325×4
204×2320×5150×3250×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前两列的第一个因数只是几个数字交换了位置,第二个因数都一样。
生2:一题是因数末尾有0,一题是中间有0。
生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末尾也有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生4:后两列下一个算式比上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多了个0。
生5:因数多了个0,积也会多个0。
生6:注意0不要漏了,多了个0得数会多很多。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一题,从而便于学生比较、讨论,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在教学中也得到一些启发。
1.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讨论机会的情境,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
2.充分相信学生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理解深刻。

精选图文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北师大版《0×5=?》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