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多角度能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谢老师非常高兴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数学。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了本校的其他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上课特别积极,老师特想在这节课上看到大家的风采。看谁的耳朵最会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并且能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方阵

  师:前段时间育才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瞧,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过来了。(播放:运动会情境)如果老师用手中的这副图上的一个圆表示其中的一个人(贴图),那你从这一个方阵中(板:一个方阵)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横着排的有5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横着排的叫做行。板:行

  师:那有几行?每行几人?板:每行有5人,有4行。

  生2:竖着排的有4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着排的叫做列。板:列

  师:那有几列?每列几人?板:每列有4人,有5列。

  生:一个方阵有20人。

  师:很棒,你还看出了一个方阵的人数。

2、提出问题

  师:紧接着又走来了一个相同的方阵,看着这两个方阵,现在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2个方阵一共有几人?

3、探究方法

  师: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安静独立地思考,把算式写到本子上;写好后,思考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巡视一圈,同时听取和指导完善学生说的过程。

4、汇报交流

 (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算式师板,再说思路)

  生1:5×4=20(人)       

        20×2=40(人)

 师:那你的这个算式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一个方阵的人数,就是5×4=20(人),再求2个方阵的人数,就是20×2=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2) 师:除了这种方法,谁有不同的算法或思路?

  生1:2×5=10(人)       

         10×4=40(人)

 师:那你的这个思路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行的人数,就是2×5=10(人),再求4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 10×4=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把刚才这名同学的思路再说一次?(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3) 师:还有另一种方法吗?

  生1:4×2=8(人)       

        8×5=40(人)

 师:4×2=8(人) ,表示你先求哪部分?(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师移动方阵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就是4×2=8(人),再求5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 8×5=40(人)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预设】:若学生出不来第三种方法,则师出示。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的方法,4×2=8,8×5=40你能说一说吗?他表示的4×2先求哪部分,再求?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你可真聪明!

(4) 师:那我们能把这2条算式,写成一条综合算式吗?

生1:4×5×2=40(人),生2:2×5×4=40(人),生3:2×4×5=40(人)

分页代码

5、对比提升

(1)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连乘解决问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师:学习了方法,就来解决具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鸡蛋问题。(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师:这么多鸡蛋会有多少个呢?(课件出示堆成一堆的鸡蛋)。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信息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片的内容吗?独立解题。

(2)师:如果用一个正方体换掉鸡蛋,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正方体的问题吗?

生1:从上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 4×5=20(个),20×3=60(个)

生2:从侧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 3×4=12(个),12×5=60(个)

生3:从前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 3×5=15(个),15×4=60(个)

(同步媒体演示,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小结:真棒!同一个问题,不仅能自己收集信息,还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数学中有很多题目是类似的,只要你掌握其中最本质的方法,其实我们的数学就这么简单。

2、面包问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40个队,每队有20位运动员;每人要3个面包,2瓶矿泉水,共要多少个面包呢?

(1)40×20×2=1600

(2)40×20×3=2400

(3)3×20×40=1600

师:怎样改一改其他两个也是正确的。

小结:在解决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

3、游泳问题(隐含信息,解决问题)

师:在信息中,你觉得那个是需要特别提醒其他同学的?

小结:我很佩服大家,不但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还能灵活的找出题中隐含的信息。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老师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还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一部分,再求整体。

精选图文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