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通“背”,背对着
固不敢入于邹 通“故”,所以
2. 古今异义
好奇伟倜傥之画策 古义:奇异 今义:奇异雄伟
好奇伟倜傥之画策 古义:卓越 今义:洒脱,不拘束
则为一身 古义:个人 今义:全身
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古义:斩首之功 今义:头等功劳
然后天子南面吊也 古义:面朝南 今义:南方
欲从而帝之 古义:紧跟着就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3. 一词多义
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 派(动词)
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 使者(名词)
使事有职 出使(动词)
权使其士 使用(动词)
先生恶能使梁助之 让(动词)
使梁睹秦称帝之害 假使(连词)
其意欲复求为帝 它的(代词)
今其人在是 这(代词)
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 当作(动词)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替(介词)
nbsp; 是(副词)
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 才(副词)
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却(连词)
则必助赵矣 就(假设连词)
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 如果(连词)
诚不忍其求也 确实(副词)
宁力不胜而智不若邪 比得上(动词)
梁之比于秦若仆邪 象(动词)
好奇伟倜傥之画策 喜欢(动词)
九侯有子而好 漂亮(形容词)
先生恶能使梁助之 怎么(副词)
纣以为恶 丑(形容词)
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 的(结构助词)
畏之也 他(代词)
梁之比于秦若仆邪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齐湣王之鲁 到(动词)
九侯有子而好 女儿(名词)
子将何以
待吾君 你们(代词)
梁客新垣衍安在 哪里(疑问代词)
子安取礼而来吾君 怎么(语气副词)
齐、楚则固助之矣。 本来(副词)
固也,吾将言之 当然(形容词)
固不敢入于邹 通“故”,所以
周贫且微 并且(并列连词)
; 停留(动词)
止于荡阴不进 前进(动词)
其意欲复求为帝 帝王(动词)
会秦围赵 恰逢(动词)
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 损失(动词)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责备(动词)
胜既已泄之矣 泄漏(动词)
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了解(动词)
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 缘故(名词)
天崩地坼 裂(动词)
假途于邹 借(动词)
湣王欲入吊 悼念死者(动词)
且秦无已而帝 止(动词)
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 更换(动词)
彼将夺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贤 剥夺(动词)
给与(动词)
5. 常见虚词
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 秘密地(副词)
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nbsp; 通过(介词)
今齐已益弱 更加(副词)
方今唯秦雄天下 当(介词)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 正好(副词)
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 当初(名词)
曷为与人俱称王 一起(副词)
彼即肆然而为帝 假如(连词)
若乃梁者 至于(连词)
6. 词类活用
秦兵遂东围邯郸 向东(名词做状语)
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 先前(名词做状语)
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 在国内(名词做状语)
权使其士 用权术(名词做状语)
齐后往 在后 (名词做状语)
朝拜(名词活用做动词)
且秦无已而帝 称帝(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 使……离开(使动用法)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使……回去(使动用法)
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 使……拜见(使动用法)
醢九侯 使……成肉酱(使动用法)
故脯鄂侯 使……成肉干(使动用法)
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 以……为帝(意动用法)
7. 特殊句式
鲁仲连者,齐人也 判断句
衍,人臣也 判断句
游于赵 状语后置
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 状语后置
交之于将军 状语后置
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状语后置
赴于齐曰 状语后置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 省略句
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 省略句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省略句
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 省略句
故拘之牖里之库百日 省略句
夷维子为执策而从 省略句
视膳于堂下 &nbs
p; 省略句
为却军五十里 省略句
梁客新垣衍安在? 宾语前置
曷为与人俱称王 介词宾语前置
卒为天下笑 被动句
不果纳 被动句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主谓倒装
鄂侯争之强,辩之疾 定语后置
方法指南
1. 反复揣摩停顿语气
2. 结合注释初步翻译
3. 概括段意揭示中心
4. 了解作者经历性格
5. 表达方式把握语言
6. 找出通假古今异义
7.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8. 常见虚词特殊句式
9. 联系讲读延伸拓展
【模拟试题】
一. 语言知识和运用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湣王欲入吊 悼念死者
B. 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断裂
C. 止于荡阴不进 停留
D. 秦军遂引而去 率领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方今唯秦雄天下
曹军方连船舰
C. 今其人在是
秦贪,负其强
D. 而不肯仕宦任职
&nbs
p;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新垣衍怏然不悦
B. 文王闻之,喟然而叹
C. 纣以为恶
D. 欲从而帝之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 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C. 视膳于堂下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D. 将之薛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9. 下面六句话分别分为四组,全都体现鲁仲连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
①彼将夺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贤
②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
③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
④天子巡狩,诸侯辟舍
⑤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10.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仲连认为秦称帝可能把梁王置于死地,他用九侯、鄂侯、文王的事例加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达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使新垣衍初步认识到帝秦的危害性。
B. 齐湣王到鲁帝、薛地,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虽贵为天子,但鲁、薛两地的大臣却勇敢地维护自己君主的尊严,天子之礼没能在两地施行。
C. 秦与魏都是强大的国家,都称王称雄。鲁仲连认为,如果“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则魏的行为则不如邹、鲁的奴仆,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
D. 秦国的野心是贪得无厌的,称帝后就会变换诸侯的大臣,夺走那些没有才能的人的权利而换上有才能的,这也是秦能统一天下的原因。
11. 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棺,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