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教案 > 语文教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阿炳在1950(第2课时)》导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阿炳在1950(第2课时)》导学案

新教案网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阿炳在1950(第2课时)》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

知识链接
《二泉映月》以一种抒情式的音乐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无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为六段,经历了五次变奏。
在曲子开端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 一生的苦难遭遇。仿佛在乐曲开始之前,作者已经在心中默 默地说了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 运屈服。他在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第四段到达了全曲的高潮,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仍在默默地倾诉着,倾诉着,倾诉着……
学习目标:
1 细读文章,学习本文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融合起来多个人、多角度地叙事写人的写法。、2学习本文,理解“没有共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阿炳,就没有阿炳的艺术。
新知预习:
  请你简要的概括出阿炳的人生经历。

探究演练:
1作者根据电视媒体声画结合 的特点,将解说词(宋休字)与人物同期声(楷体字)结合起来叙事写人。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多角度、多层面地来展现阿炳的命运的。
  提示:
从内容上看:

从结构和写作手法上看:

插入的议论兼抒情的部分有:

插入的说明有:

2 新中国改变了民间艺人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什么?
如果不是黎松寿偶然拉响《二泉映月》的旋律,如果不是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到无锡录音,如果不是吕骥的造访和热心推荐,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有发生,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拓展提升:
纵观阿炳的一生,阿炳到底是不幸的还是幸运的?

知识梳理与反思:
本文体裁:
电视专题的文体特点:(1)                             
(2)                                  
(3)                                   
我的反思: 

 
成果检测:
当年担任中国音协主席的吕骥先生,在对音乐研究所的一次造访中,听到了阿炳的音乐,深为感动。在他的亲自过问下,1951年,阿炳的唱片 出版,并立即轰动了全国,《阿炳曲集》也跟着出版。阿炳 的音乐开始深入人心,并且飞越了国界,成为许多世界级交响乐团的经典演奏曲目。二十多年后,日本著名的世界级指挥 大师小泽征尔听完《二泉印月》后,感动得双膝跪地,泪流满面,《朝日新闻》还专为此发表文章——《小泽征尔感动的泪》。
如果不是黎松涛偶然拉动《二泉印月》的旋律,如果不是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到无锡录音,如果不是吕骥的造访和热心推荐,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有发生,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1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标上波浪线。
2 小泽征尔听完《二泉印月》后,为什么会“感动得双膝跪地,泪流满面”?

3对小泽征尔的描写属什么描写?这样写对表现阿炳及《二泉印月》有什么作用?

4选段第二段通过“如果……如果……如果……也许就……”这种句式所包含的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阿炳在1950(第2课时)》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