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数学教案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新教案网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

     2、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相成相应的操作技能。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形成相应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认识图形的放大

(1)教师在电脑上演示把一幅画放大的过程,学生观察。

(2)提问:观察这前、后两幅画,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像这样就是图形的放大。(板书:图形的放大)

2、认识图形的缩小

(1)教师同样在电脑上演示把一幅画缩小,学生观察。

(2)提问: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像这样就是图形的缩小。(板书:缩小)

3、揭题:那么在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二、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规律(例1)

1、探究图形放大的规律

(1)出示第一幅画的长与宽(长8厘米,宽5厘米),第二幅画的长与宽(长16厘米,宽10厘米)。

(2)提问:这是放大前、后两幅图,仔细观察这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宥什么关系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交流。

(3)教师说明: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同时板书: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4)追问:2:1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的比?(进一步突出:是放大后的边长与放大前相应边长的比)

(5)教师指出: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那么它的相应的边长的比都应该是相同的。

2、探究图形缩小的规律。

(1)出示问题:如果把第一幅画按1:2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理解“1:2”这个比的?然后再回答后两个问题。(进一步强调:1:2是指缩小后图形的边长与缩小前相应边长的比)

(2)教师指出:图形的缩小,同样相应边长的比都应该是相同的。

3、练习(练习九第1题)

(1)出示题目,学生观察并读题。

(2)学生完成第1个填空。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反馈,说说这个比是怎么思考出的?

(3)学生完成第2个填空

先独立填写,再交流。同样说说这个比是怎么找出来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分页代码

(4)引导学生反思: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比是怎么找的?在写这个比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画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例2)

1、出示题目。

(1)学生读题

(2)提问:3:1这个比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几格?

(3)学生独立画出放大后的长方形,然后核对。

(4)引导思考:你能按1:2的比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吗?想一想你准备怎么画?

(5)学生独立画,然后交流:说说缩小后的图形的长、宽各是几格?是怎么得到的?

2、观察:请学生观察上面画出的3个图形,说说有什么发现?

3、教师小结: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大小变了,但形状没有变;而且各条边长度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画。

3、反馈交流:你是怎样画缩小的三角形的?

4、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5、教师小结: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每条边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说说画图形时是怎么思考的?

2、练习九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交流。

先让学生说说放大后的正方形、缩小后的长方形各是怎样的规格,再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关键是什么?

六、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