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那两袋呢?

5、)板书:1000

1000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1千克

齐读:1000=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精选图文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