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目标
(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
(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就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解决办法:
(1)通过学生分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使学生确信S型死细菌细胞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再通过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即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引导学生明确只有DNA具有转化作用。
(2)通过学生分析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用同位素标记法,明确只有噬菌体的DNA注入到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分析得出,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是在注入到细菌体内的噬菌体DNA指导下完成的,说明DNA是连续的。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解决办法:
(1)从科学研究方法入手,对每一个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尤其要重视第3步和第4步两个实验。何谓加热杀“死”?杀“死”后的S型细菌还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这里需要从两方面说明,一方面加热的温度一般为60℃左右,不能太高;另一方面说明转化因子的结构相当稳定。另外,在设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思路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最后指出关键是“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2)通过讲解烟草花叶病的实例来说明,并列表对比。
500)this.style.width=500;"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这些都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的基础上,生物还表现出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那么,遗传和变异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在生物体内是什么物质对遗传和变异起着决定作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哪些共同的基本规律?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这一章进行学习。
我们知道,子代和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亲代将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传给了后代,那么什么是遗传物质呢?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学习,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那么,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请看下面两个著名的实验。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出示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菌体和菌落图,让学生对图指出何者是R型菌体?何者是S型菌体?菌落各是怎样?毒性呢?以加深学生对两种细菌的了解。
提问:
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分哪几个步骤?各看到哪些现象?
②第四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③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他们的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P2-P3,边看书边看图解,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并强调:
实验过程可分为四大步骤:注射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小鼠正常;注射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注射加热杀死了的S型细菌,小鼠正常;注射“R型活细菌+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第四组的实验结果表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着使R型活细菌转变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这一“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当时的格里菲思并不知道。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何者是“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设法以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糖类及无机物,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其结果是,只有加入DNA的,R型才转化为S型细菌。这一结果表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
[1][2]下一页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