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在高中生物中,无论是高考还是会考,“育种方法”方面的知识一直都是考核的重点和热点。 
“育种方法”具体可以分成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按性质可以分成无性繁殖系育种和有性繁殖系育种。包括: 
1.扦插、嫁接、压条、分根等 
2.有性杂交育种 
3.单倍体育种 
4.多倍体育种 
5.植物组织培养 
6.细胞工程育种 
7.转基因技术育种 
8.人工诱变育种 
9.良种的地域性栽培或养殖(选种) 
不同的育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它们所构成的知识网络大,与高中生物各章节知识联系密切,如:生殖、发育、遗传、变异、进化、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孟德尔两大遗传定率与减数分裂的联系。 
2.“遗传、变异”与“生殖、发育”的联系。 
3.不同育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4.“育种”在生产、生活上的意义。 
5.在研究不同育种方法的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难点: 
1.孟德尔两大遗传定率与减数分裂的联系。 
2.“遗传、变异”与“生殖、发育”的联系。 
3.不同育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按高一入学成绩归类是E类学生。这类学生普遍体现是:基础薄弱,自学能力相对较低,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热情也相对较低。对接受式教育有很强的免疫能力。因此,当较多的概念、抽象的思维方式、大量的练习介入课堂的时候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弱化记忆,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也会相应降低。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反映新课程的理念 
(1)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2)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个人的决策。 
2.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紧扣大纲,抓住重难点,设立一条(情景)主线,构建出知识网络,体现学生能力,提高记忆水平。简单地说就是要要在课堂上构建出一个“情景互动的师生探究模式”。 
在这个教学模式下强调: 
(1)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发现性学习方式。把已在教科书里定论的知识在再学习过程之中通过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呈现出来,使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3)教师地位要定位于与学生平等的合作研究关系。充分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四、教学过程设计 
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新闻设立情景主线——教科书外的信息点击——分层次的问题提出——通过多元的合作式探究问题(或者角色扮演)——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性的练习巩固 
情景主线:中国加入“WTO”后,如何保存和发展“良种”,体现我国的农业优势? 
情景引入一: 
中国加入“世贸”,农业、园艺方面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点,在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国民生产总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良种荔枝的出口又是农业方面对外贸易的龙头项目。 
如今,我国荔枝主要出口日本,美国,西欧、中南亚和中南美的一些国家。因此,加大加快对荔枝优良品种的培育和保存,无论在科学研究上还是经济上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情景引入二: 
现许多荔枝产地每年都会举办“荔枝节”以吸引招商。就2003年为例:“西园挂绿”(祖母绿)产果二十多颗,其中最小的一颗也拍卖出近十万人民币。对“西园挂绿”作简单介绍。
 500)this.style.width=500;" >
问题:母树上将会结出什么样的荔枝? 
情景引入三: 
[1][2]下一页
高中生物学中“育种方法”的教学这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