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第一课时)
(一)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目标
1.掌握  、  、  公式的推导,明确  的取值范围.
2.运用二倍角公式求三角函数值.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组公式的来龙去脉,并请一个同学把这六个公式写在黑板上,
生:
 
 
 
师:很好,对于这些公式大家一方面要从公式的推导上去理解它,另一方面要从公式的结构特点上去记忆,还要注意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2.探索研究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公式  、  、  中对  、  如何合理赋值,才能出现  、  、  的表达式,并请同学把对应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生:可在  、  、 
 中,令  ,就能出现  、  、  ,对应表达式为:
 
 
 
即:  
  
  
师:很好,看来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已经被大家轻松完成了.对于公式  ,我们似乎要注意些什么?大家想一想要关注什么?
生:要使  有意义及  ,  有意义.
师:  有意义即  ,  .
 ,即  ,也就是  ,可变为 
 .
要使  有意义,则须  .
综合起来就是  ,且  ,  .当  时,虽然  的值不存在,但  的值是存在的,这时求  的值可利用诱导公式,即 .
师:对于  ,还有没有其他的形式?
生:有(板书)
∵     ∴  或  
∴  
师:(板书三个公式,并告诉学生公式记号分别为  、  、  )对二倍角公式大家要注意以下问题.(1)用  和 
 表示  、  ,用  表示  ,即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复角的三角函数.(2)  有三种形式,  是有条件的.
3.例题分析
【例1】已知  ,  .求  ,  ,  的值.
解:因为  ,  .所以 
于是  
 
 
说明:本题也可按下列程序来做,请大家比较方法之优劣.
∵  ,  
∴  ,且 
 ,  
 
 
 
 
 
【例2】不查表求值:
(1) ;(2)  ;
(3) ; (4)  .
解:(1)  
     
(2)  
  
  
 
(3) 
(4)  
 
 
 
说明:逆用公式的先决条件是认识公式的本质,要善于把表象的东西拿开,正确捕捉公式原形以便合理运用公式.
【例3】 求证:  
引导学生观察式子两边的结构,提出证题的方向.
生:左边都是单角的三角函数,右边是二倍角.又因左边比右边明显复杂得多,所以应由左边证向右边,注意把单角的三角函数变为二倍角.
师:(板书)
证明:左边  
  
  
  右边
所以原式成立
【例4】化简:  .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感觉是有些无从下手,很难看出有什么公式可以直接使用.两个角  与  似乎还有一线希望,但由于受函数名称限制难以发挥它的作用,大家都来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打破这一僵局(请同学们讨论)?
生:在同角三角函数的化简中,如果一个式子有弦、有切,我们可以把切化成弦.
师:好的,我们来尝试(板书)
解:   
 
 
 
 
 
说明:本题在尝试把正切化为弦(正、余弦)后果然获得成功,其实把正切化为弦就是一条重要思想,请同学们切记“遇切、割化弦”这一规律.另外本题的解答过程还反映了逆用和角公式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一并记下.
练习(投影)
(1)化简  
(2)  
(3)若  ,则  
答案:(1)  ;(2)  ;(3)8
4.总结提炼
(1)在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  、  、  中,当  时,就可以得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  、  ,说明后者是前者的特例.
(2)  、  中角 
 没有限制条件,而  中,只有  和  时,才成立.
(3)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  是  的二倍形式,其他如  是  的2倍,  是  的二倍,  是  的二倍等等都是适用的,要熟悉这些多种形式的两个角的倍数关系,才能熟练地应用好二倍角公式,这是灵活运用公式的关键.
 有三种形式  ,要依据条件,灵活选用公式.另外,逆用此公式时,更要注意结构形式.
(四)板书设计
二倍角公式
应注意几个问题:
例1
例2
例3
例4
演练反馈
总结提
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