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结: 
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