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优秀课例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优秀课例

微信扫码分享

一、教学设计与策略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我选择具有时代信息的“动车组”这一信息,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动车组列车行驶的路程”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认知冲突。

(2)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3.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联想等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习活动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4.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5.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借助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迁移类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6.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促进迁移。(环节说明:突出主题、激发兴趣、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个环节以口算路程,由浅入深导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回顾旧知,引出新知;同时潜移默化中感受“时间×速度=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2)认知冲突,导入新课。(环节说明:在口算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计算的难度,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从而导入新课。)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3) 尝试探究,建立模型。(环节说明: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探究的平台,体现数学学习思想——转化。②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在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③体现笔算的重要性,必要性,教师适时拓展三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多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④初步建立模型,对比旧知,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4)应用模型,巩固提升点评。(环节说明:练习针对性强,有笔算练习、有改错练习,还有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练习。此外,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5)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环节说明: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能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多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7.教学媒介

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实录

1.激趣导入,促进迁移。

从4月30日起,沈阳铁路局开通沈阳北至上海的动车组旅客列车,旅行时间由现行的28小时压缩到14小时。大大节省了时间,沈阳北至上海的动车组平均时速为每小时215千米。

师:读完这条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生:各抒己见(火车的速度非常快、现代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节省了乘客在车上的时间,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师:老师提出几个小问题,想不想答?要求〔口头列式并说出结果〕

从沈阳出发1小时大约行驶多少千米?               215×1

从沈阳出发2小时大约行驶多少千米?               215×2

从沈阳出发10小时大约行驶多少千米?              215×10

从沈阳出发15小时大约行驶多少千米?              215×15

小结:同学能利用口算分别计算215×1  ,215×2 ,215×10。

师:215×12这样的乘法以前学过吗?

生:没有。

师:学过什么样的?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

2.认知冲突,导入新课

(1)整体揭示本节学习内容,板书本节课题。

分页代码

师:像215×12你会计算吗?你想怎么算?

(2)组织学生选择不同方法解决:215×12等于多少?

①估算(说明理由)适时板书

生1:215看成200,200×12=2400

生2:215看成200,12看成10,200×10=2000

生3:12看成10,215×10=2150          ……

师:看来215×12的积大概在2000---3000。

②使用计算器算。快速用计算器计算:准确值2580(连续找几名确定数值准确性)

③笔算。

师: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还需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3.尝试探究,建立模型

(1)学生独立做:交流〔汇报〕

师: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咱们认真听,有疑问就问。

生:215×2= 430   215×10=2150   2150+430 =2580 〔师板书〕

生:我是把12拆成10和2,先用215×2= 430然后215×10=2150,最后再相加,也等于2580。

师:有疑问吗?为什么要把12拆开呢?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没学,拆开之后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就会算了。

师:原来他把12拆成10和2,这样就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三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了问题,真不简单。

再来看第二种:200×12=2400    15×12=180     2400+180 = 2580

生:我是先用200去乘12等于2400再用12乘15等于180,加起来就是2580。

师:谁能看明白她的算法?

生:他是把215拆成了200和15。

师:为什么这样拆呢?

生:这样就变成我们前面学过的整百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了。

第三种:215×3=645  645×4 = 2580

生:我是把12分成3和4的积,先乘3再乘4,215×3=645,645×4 = 2580。 

生:他把12分开,就可以变成我们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师:的确是这样,你和前两位同学的方法一样,都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还有第四种:他是用竖式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咱们没学,你是怎么想的?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没学,但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学了,(生用手捂住百位的2)15乘12我已经会算,现在多了个百位,乘的时候再乘上百位就行了。

师:他是借助于什么来列的竖式?

生:用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师:原来是把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直接迁移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上了,不简单!

(4)三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具体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么?最后算什么?教师适时板书。追问因数十位上“1”与另一个因数百位“2”相乘的积表示?

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引领学生总结方法,感受成功〕

师:同学们,其实这几种方法都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我们没学过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乘法知识来计算。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你们的方法都很好,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一般选用笔算的方法。

师:谁能当小老师,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

生:(略)

(2)出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仔细观察:笔算的方法跟我们刚才的这种方法相比较,(指着刚才板书的第一种计算方法〕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师:那我们在计算的的时候可以怎么算?

生: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215,得数的末位跟个位对齐,然后用十位的上的1去乘215,得数的末位跟十位对齐。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师:也就是先用个位的2去乘215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跟个位对齐,再用十位的1去乘215每一位上的数,积得末位跟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结果相加。同位互相说一说吧。

学生互相说算法。

师:同学们,现在想一想,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小组互相说一说。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完全一样,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再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生:只不过三位数多了个百位,乘的时候别忘记还要跟百位上的数相乘。

师:像这样道两位乘三位笔算会了吗?练两道题看看。

(3)新旧知识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同点与不同点

(4)延伸拓展: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方法,推出三位乘两位可以,四位乘两位呢?五位乘两位呢?三位乘三位等等。

(5)小结:刚才同学们联系旧知尝试解决新的问题。

3.应用模型,巩固提升

分页代码

(1)基本练习〔目的:达到正确,快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强〕书上做一做

524×73           46×215        154×42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

三位数  乘  两位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

(2)变式练习〔目的:针对易错点进行改错〕

你能判断出这两道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吗?你是怎么想到的?

151×13                        604×27

1 2 1                        6 0 4

×  1 3                     ×   2 7

3 6 3                      4 2 2 8

1 2 1                      1 2 8

4 8 4                      5 5 0 8

学生:介绍自己检验的方法。

生1、估算:121×13大约1千多不可能是484,所以此题的答案是错误。

生2、积的末尾数的特点:1×3=3,此题的尾数是4. 所以此题的答案是错误。

生3、积的位数的特征: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四位数,积是三位数所以此题的答案是错误的。

判断题2(略)出示完整的竖式

教师:观察,你知道这两道题错在哪里吗?

(3)解决实际问题:

商店从工厂批发了85台复读机,每台复读机155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

(4)括号里填几说出自己的想法。

4.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生:我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师:这是知识上的收获,回顾一下咱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

生:一开始我们没学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

师: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能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多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反思

梳理整节课,课堂上能根据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数学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教学方式的创新,直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课时,我给学生创设了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索——鼓励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教学流程。

例如:在课的导人环节,利用学生对动车组火车提速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尊重学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思维的良好习惯,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拨,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例如:在解决问题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注重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拓展延伸环节,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生动新颖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不足之处:教师在处理预设之外的教学生成,略显着急,对于学生思维的火花,没有及时的加以剖析,有效利用,深入挖掘,乃至出现为教而学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精选图文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优秀课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