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圣诞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的角度叙述,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特别是通过孩子们的做法和“我”最初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学情分析】
1.本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文本中的援助中心、圣诞树及给予树等内容,学生不太熟悉。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充分让学生感受。
2.对文本中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学生基本能理解。而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理解结尾段的意思。教师采用鼓励学生在文本中通过朗读感受理解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3.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教学策略】
1.抓住“词串”导读。在整堂课的构思中,几个词串将课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因品词析句读文而起,情境与文境有机相生。
2.创设多个情境场。创设了一个写的情境和多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课件。
2.学生查阅有关外国圣诞节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2)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4)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两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图导入,感受心情。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树》。齐读课题。
师:圣诞节快到了,我们看看金吉娅用这二十美元买了什么礼物呢?谁来说?
(看图说话)
生回答
师:对!金吉娅送走了洋娃娃,哥哥姐姐也买好了礼物,在回家途中,大家的心情各是怎样的呢?
请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标出最能表现大家心情的词语。(生动笔)
师:谁找到了?(三个词都说出来)
1.“兴高采烈”(出示句子点击变红)
师:“兴高采烈”什么意思呢?能换个词吗?
生:是非常高兴
师:那你知道金吉娅的哥哥姐姐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快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点击句子变蓝)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快这种心情送到句子中读一读吧!
过渡:买到这么多礼物,难怪这么高兴了。可是,只有八岁的小女儿——(沉默不语)(点击)
2.“沉默不语”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心里害怕妈妈挨骂。
生:因为我觉得很惭愧,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
3.“生气”
过渡: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妈妈的眼睛,(点击变紫)透过塑料袋,妈妈发现了——(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妈妈有些——(生气),此时在妈妈的心中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师:最后,妈妈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妈妈变得很高兴、激动……
师: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体会到的?
生: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动笔划出)
过渡:是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母亲的心情有了这样大的变化呢?
二、以读促思,感悟给予
师: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呢?用“_____”画出来有关的句子。(生读书动笔找)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生回答)
师: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句话。(出示句子: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师:重要的句子,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要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你觉得哪个词很难理解或者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你抓住它,做个重点符号。(生动笔)
过渡:谁抓住了哪些词?
1.“援助中心”
师:孩子们,援是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
师:什么是援助呢?(帮助支援等)
师:援助中心就是一个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孩子们,在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太多太多了,比如有:(失学儿童孤儿贫困山区的人……)
师:文中需要援助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个。
师:你看,她多需要人们的帮助呀!而又是谁援助了她?(生:金吉娅)
过渡:孩子们,你们还抓住了哪些词呢?(预设:还有吗?)
2.“一直盼望”
师:她一直盼望什么?(洋娃娃)
师:她为什么一直想要一个洋娃娃呢?(2生自由想象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1个读)
师:那么她是怎样一直盼望的呢?好,孩子们请看大屏幕。(点击说话训练)
出示:白天,她盼望什么?
晚上,她盼望什么?
即使在梦中,她也盼望什么?
师:是呀,这样一直盼望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呀!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句话吧!

3.“卡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师画圣诞树)在商场中有一棵给予树,树上挂着(许多卡片)其中一张就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心愿呢!(师出示卡片)你们猜猜她会怎么写呢?看谁说得最能打动别人的心。
生自由猜想。师引导。(要让孩子们懂得在说的时候体现出自己的情况)
师: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境,她被感动了。
师引读:于是,金吉娅金吉娅怎么做了?孩子们来看课文,找到了吗?好,一起来读。
师:学到这,你们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金吉娅呀?(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那么作为这样一个孩子的妈妈,我此时还有理由生气还有理由去责备她吗?所以此时此刻,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因为这个……(出示句子)
师:我不仅被金吉娅的行为感动了,还被她说的话感动了。我们来看这句话。(出示句子:我的钱……只够……)请男生来读。(点击另一个句子)
师:请女生也把这句话读读。这两个句子之间你们发现了什么?(少了什么都)
“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呢?(一丁点、一丝一毫都没有)
对,孩子们,你们都可以得到许多礼物,也许是一件衣服,也许是一辆自行车,可这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她也许没有——(礼物、疼爱、快乐……)
师:想到这些,金吉娅的心情该是多么难过呀!来,你来当金吉娅难过地读一读吧!
师评:孩子,我感受不到你的难过呢!师范读。
这样的心情,我们还可以从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或者特殊符号感受到呢?
师问:你为什么抓住可是呢?
师:她为什么会这样的难过,这样的激动呢?那是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心、仁爱的心、同情的心、体贴的心)让我们一起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吧!
师:多可怜的小女孩啊!你们见了会怎么做呢?(生自由说)
师评:你真有爱心。你很善良。你学会了同情别人。
师:但是,你们做了吗?谁做了?
所以,从金吉娅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三、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师过渡:是呀,就是这样一个(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小天使实现了小女孩的心愿(出示最后一段)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说,那就是——(如愿以偿)点击变红
师:孩子们小女孩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什么?(洋娃娃)难道,金吉娅送给陌生小女孩的仅仅只是一个一个洋娃娃吗?她更送给她一份——(同情、仁爱、体贴、善良)
你们能说金吉娅只送给哥哥姐姐棒棒糖吗?她还送给他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现在,你能说她小气、不爱哥哥姐姐们吗?(不能)
是呀,因为每一颗棒棒糖中都包含着,金吉娅那颗(善良的心、仁爱的心、同情的心、体贴的心)那是一颗大大的爱心哪!(师画大爱心)
师:孩子们,让我们用朗读一起赞扬这个善良而又可爱的金吉娅吧!(师生齐读)
四、课后延伸感恩给予
师:现在你们对给予树有了自己的理解,能给它再起个名字吗?
师:愿这样的一棵树永远种在每个人的心中!愿你们都做一个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人!
师:好人哪是有好报的。三天后,小女孩终于收到了日思夜想的洋娃娃,她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怀着感激,给金吉娅写了一份信,猜,这信中写了什么?看谁写得生动写得感人!(生动笔在书上写)
师总结:我相信金吉娅的行为感染着你们,照亮你们的心,愿你们能把爱给予更多的人!
下课!
预设:最后,让我们好好栽培心中的给予树,铭记这个可爱的金吉娅吧!(出示诗)
【板书设计】
31.给予树
金吉娅
善良仁爱
同情体贴
【教学反思】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是一篇有关“爱的奉献”的故事,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围绕“爱”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深入文本,感悟人物情感
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首先我抓住重点句子如:金吉娅和哥哥、姐姐回家途中的不同表现体会金吉娅当时的心理感受,在对比中初次感受到金吉娅的善良与体贴。接着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主线去探究其中的原因,看看金吉娅到底做了什么,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最后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娅还给予小女孩,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为情感的升华点,让学生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扎实课堂,注重读说思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在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需要援助?”“小女孩会在卡片里怎么写呢?”“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这些字词的理解不是孤立地让学生去想象,或是在创设的情境中去感悟,或是在对比中去解读,亦或是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让学生不断地利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感知人物的处境及内心的情感,这样有了深刻感悟之后的朗读必能声声动心,而金吉娅的美好品质自然在学生的心目中高大起来。这真正显示出了读说训练结合的良好效果。
三、课堂延伸,超越文本升华情感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在学习课文后,学生已经对这棵给予树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于是我让他们再给它取个名字,接着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给金吉娅写一份感谢信。此时,学生并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转变为文本的创造者,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上完此课,我总觉得学生虽能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但并不很受感动。细想一下,并非我们的学生不懂感恩,只是他们缺少这样的体验。而要让学生有较深的体验,教师除了要想办法让学生完全进入到文本,与文本、人物进行三维的对话之外,还应结合班会课多开展诸如此类的爱心活动,不仅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良好的教育,还应付诸到行动上,这才真正地做到语文教学中讲到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精选图文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