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内容:P16页例2、练一练,练习三第4题。 
导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导学重点:熟练掌握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地方法。 
导学难点:  熟练运用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一、预习学案 
看图完成下列问题(课件出示图)。 
        第4行  ○  ○  ○  ○  ○  ○  ○ 
B 
第3行  ○  ○  ○  ○  ●  ○  ○ 
A 
第2行  ○  ○  ●  ○  ○  ○  ○ 
C 
第1行  ○  ○  ○  ○  ○  ○  ●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7   
列    列  列    列   列    列   列 
(1)请用数对表示图中A、B、C的位置。指3名学生板演。 
[A(3,2)    B(5,3)    C(7,1)] 
(2)小组讨论,个人发言:你是怎么确定位置的?说说你的想法。 
二、导学案 
〈一〉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没有标出行与列的公园平面图。 
看看:老师发下的平面图纸,你能试着标出平面图有几行几列吗?  
2.出示课本完整的方格图。 
     比比:图中行与列的标法与上节课所学例题及练习题的标法有什么不同? 
     想想:例2中“0”表示什么? 
     说说:第3列是哪一条线?第5列是哪一条线?第3行是哪一条线?第5行是哪一条线? 
〈二〉合作交流。 
1.大家想:怎样用数对表示书报亭的位置?    
2.分组讨论:儿童乐园等其他景点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盆景园的位置(5,7)大门的位置(3,1)饭店的位置(5,2)]    
3.争着说: 
 谁先说说确定景点位置时可以怎样找? 
4.同比较:
 看一看,表示儿童乐园与书报亭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征?(数对中左边的数都是2) 
5.说一说: 这说明什么呢?(儿童乐园与书报亭在同一列上)还有哪些景点的位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小组中说一说。 
三、课堂检测 
看方格图,完成下列题目。 
|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 
 |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用数对表示图中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 
2.如果把三角形向左平移4格,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平移后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吗? 
3.把三角形绕B点顺时针每次旋转九十度,先画出第一次旋转后的图形;再分别画出第二次、第三次旋转后的图形。 
4、用分别表示A旋转后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最后顺次连接A1、A2、A3、A,看看是什么图形? 
四、课堂小结:
谈收获:这一节我的收获是…… 
五、 课外拓展: 
   查资料、访名人,了解自己所在的村位置。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方格平面图中,0既表示列数的起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