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数学教案 > 《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 > 

《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

新教案网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一、教学目标
1、   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   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材利用“星期日的安排”的故事情景,逐步引出分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算式运算的过程,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三、学生校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四、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
生:去爷爷奶奶家、去同学家、在家看书、看电视、看弟弟妹妹……
师:老师通过一次调查了解到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
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想知道。
(评析:“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这一话题的提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件(“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   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我列出:1-3/8-1/6
生:我列出:1-(3/8+1/6)
(3)全班交流。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师: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
(评析: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其理解比整数要困难得多,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算式的讨论与交流上。)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   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1: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5/8-1/6
      =11/24
生2:我也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的不一样。计算过程是:1-3/8-1/6
           =24/24-9/24-4/24
           =15/24-4/24
           =11/24
生3: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1-(9/24+4/24)
           =24/24-13/24
           =11/24
生4:我也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比他简单,是:
      1-(3/8+1/6)
     =1-13/24
     =11/24
……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计算过程不一样,是不是都正确呢?

分页代码
(3)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对吗?各有什么特点?
(4)全班交流。围绕运算过程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主要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先将所有的分数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的;二是先根据需进行部分的通分。这两种方法哪种合适,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算式特点来确定的。
(评析: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计算方法,知道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
(出示试一试4道算式,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尤其是试一试的第2题。)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课本第69页的第2题,在解答本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作图,再进行解答。这样,容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出示练一练第69页的第3题,在学生完成填表后,可以组织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使学生明白客观条件的变化,其所花费的时间也将不同。同样,也可以讨论公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用时间几分之几的不同。)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生1:我学会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生2:我学会用多种方法计算。
……
五、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设想到实践体会很多,最深切的是:
1、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新课程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如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六、教学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本班学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独立计算、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具体的运算过程,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中感悟,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