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网

www.xinjiaoan.com

教案查询:
托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节日教案
季节教案
小一教案
小二教案
小三教案
小四教案
小五教案
小六教案
初一教案
初二教案
初三教案
高一教案
高二教案
高三教案
班会教案
更多
课本查询:
语文课本
数学课本
英语课本
物理课本
化学课本
政治课本
历史课本
生物课本
地理课本
科学课本
美术课本
音乐课本
体育课本
书法课本
更多
范文查询:
合同
申请书
各类稿件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演讲稿
主持稿
心得体会
办公文秘
致辞讲话
导游词
祝福语
工作报告
条据书信
更多
作文查询:
读后感
观后感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
日记作文
书信作文
题材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文学阅读
更多
百科查询:
星座运势
美食推荐
旅游攻略
地方特产
热门影视
健康养生
儿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识
礼仪知识
节日知识
理财知识
更多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新教案网 收藏 点赞 分享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进行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比较与分析等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 “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价值。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理念

1、更换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探究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挑战性,计算的方法更加开放。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认知的冲突中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3、知识的背后体现方法,让知识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方法的背后隐含思想,让方法不再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生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揭示课题。

1、情境:同学们,再过几天就到什么节日了?我想你们一定盼望很久了吧?为了渲染出更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手工小组的同学决定做40面彩旗,装扮我们的校园。

2、信息:男同学已经做好了20面,如果用分数来表示,他们完成了这批任务的几分之几?女同学做好了16面,又完成了这批任务的几分之几?

3、问题:如果只用这两条有关分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算式来解答?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计算,给一个恰当的名称。

二、感知体验

1、初步感知,根据以往做加法的经验,直觉猜测并质疑。

(1)猜测:第一题是一道分数加法(1/2+2/5),根据以往做加法的经验,你认为结果可能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2)质疑:科学探究从来不会、也不应该只停留在猜想这一步上,它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验证!所有的同学都深入地再想一想,3/7对吗?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它的结果不可能是3/7的?

2、深层体验,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如此看来,直接相加的这个经验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新问题了。

它究竟等于多少呢?同学们自己先独立思考,在稿纸上写下自己的解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分页代码

三、互动交流。

1、学生汇报、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预设的方案:通分、化成小数、化成整数。

2、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突出“转化”思想,优化算法。虽然方法不同,但思路却差不多,都是(转化)。比较各种不同的转化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原因。

3、完成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实现方法的迁移。你能像加法一样,用“通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计算出这道减法的结果吗?(1/2—2/5)

4、提醒学生验算,强调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1)验算:我们学计算,一方面要学会计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借计算来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小数加减法验算一样。这道加法怎样验算?减法呢?

(2)约分:作为结果,能约分的应该怎么办?

5、从更新的视角解决整数与分数的减法问题,突出分母相同的必要性。

(1)问题:那么你能不能算出还剩下这批任务的几分之几?(1—9/10)

(2)深化:分母为什么用10,而不用其它数呢?

四、建构生成

1、说一说,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注意点。

2、涂一涂,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

练习十四第1题,将图中的划分线去掉,由学生思考应平均分成几份,在对比中明确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

3、练一练,在巩固计算方法的同时增强应用意识。

(1)练习十四第3题,在原题的基础上加上“其它海洋的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的2/15”这个条件再解答。

(2)练习十四第4题,先从图中隐去小军家的位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通过计算,你还能知道什么?

如果小军家离学校1/5千米,那么他从家到体育馆要走多少千米?他的家还有可能在哪?这时,他从家到体育馆又要走多少千米?

4、比一比,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1)两人计算接龙:(   )→-1/3→+1/2→(   )

(2)三人计算接龙:(   )→+1/6→+1/2→-1/3→(   )

五、拓展延伸。

上面一组题中有规律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精选图文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