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惊弓之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课题“惊弓之鸟”的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看来同学们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相信你们这节课的表现会更棒)。 
二、细读理解课文: 
1、打开书,快速地浏览课文,找找哪几段是描写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经过。(2~5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描写大雁和更羸怎样射下大雁的句子,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体会。 
3、汇报:好了,谁来读读描写大雁的句子: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平时我们也见过大雁,你发现这只大雁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大雁有什么不同吗?(单只、鸣、慢飞) 
同学们说得太对了,看来你们都仔细观察过。 
(2)更羸又是怎样射下这只大雁的呢?读读你画的句子。 
更羸是怎样做的,谁能表演一下。怎么样,像不像射箭能手呀? 
大雁听到弦响,开始是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直掉下来,句子中用了两个“直”,从两个直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这个句子该怎么读呢?自己先练一练。 
指名读: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3)这个自然段中更羸和魏王的对话,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各是什么样的? 
汇报:谁来说一说更羸是什么样的语气?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随机:老师听出来了,你有信心,但似乎信心不足)同学们想一想,更羸是和魏国的大王说话,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敢这么说吗?为什么?那谁能读出信心十足的语气?谁还想读, 
造句:只要......就 
魏王是什么语气?谁能读? 
更羸是怎么回答吗?仍然是信心十足。谁再读? 
(4)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想不想分角色读读这几段?小组中练读。指名分角色读。 
4、如果你就是魏王,看见更羸只拉了一下箭就射下了一只大雁,你什么感受? 
是呀,魏王也大吃一惊,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 
谁还能读出惊讶的语气? 
5、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吗?你们怎么知道的?请你再来读一读。 
6、啊,原来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可更羸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课文的哪段告诉我们的。请你读一读这段。 
请同学们都去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想一想更羸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想好后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学习成果。 
汇报:更羸首先仔细地观察了。观察到了什么? 
飞得慢是更羸看到的,叫的声音很悲惨是听到的,除了看、听外,闻也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运用好这些观察方法,更多地了解生活。 
接着汇报:接下来更羸就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他怎么分析的? 
文中是先说现象,再分析原因,这样说是先“果”后“因”,你能不能先“因”后“果”用“因为......所以”这对关联词语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出示:叫的声音很悲惨 
 叫得悲惨 
这两个句子里都有叫得,但得字却不同,教师具体讲解得字得不同用法。 
最后更羸又根据分析的结果做出了大胆的判断。 
怎么判断的。指名读。这两个句子用了同一组关联词语,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也来说一句吗?指名说句子。 
7、总结: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一起看看更羸的判断是怎么一步一步地作出来的。 
更羸先是仔细地观察,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准确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了大胆的判断。这样才有了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创举。 
同学们想一想,从更羸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说给大家听听? 
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最后让我们再来一齐读一读这一段,回味更羸的分析推理的方法。 
8、同学们想象一下,魏王听了更羸的分析后,会对更羸说些什么? 
9、同学们喜欢这个小故事吗?想不想演一演,这样你喜欢哪一个角色就去读一读他的话,要适当地加上自己的神态与动作。一会儿来演课文好吗? 
三、拓展知识,理解寓意: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和大家讨论讨论。这只大雁怎样才能不掉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