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美术教案 > 七年级美术教案:流动之美 > 

七年级美术教案:流动之美

新教案网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七年级美术教案:流动之美

微信扫码分享

流动之美
课题:《流动之美》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版美术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10课)
学生情况:学生人数30人,5人一组共分六组。七年级学生的自主独立自主意识正在不断强化,逻辑思维能力也正处发展状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并能够捕捉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情感丰寓,富有想象,表现欲浓;写实绘画意识较强,但是普遍学生写实绘画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应该创造机会发挥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行为,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只有鲜明流动鲜明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注意流动事物的美感,引发学习兴趣,促进情感体验,认识流动之美,体会节奏感与韵律感,并结合美术作品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实际联系等一些活动,进一步加强理解节奏和韵律对于形式美感的表达作用,使学生对“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增进生活情趣的教育目的。抓住时机,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联想,思考“美”的运用,提高认识水平。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和运用具有流动感的线条和动势,表达自然中具有流动美的事物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能够感悟形式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3、对“美”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思考“美”的运用。
教具、学具:
1、教师搜集有关流动美感事物的图片、录像、事例资料。并制作成相关课件,方便教学,提高效果。
2、教师准备课堂实验用品:透明鱼缸一,里面盛清水多半,墨汁少许,宣纸若干(15厘米见方),小木棍一根。
做课教师:史向东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指导教师:赵九春
课堂教学实录: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的自然现象,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下面大家注意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有关流动事物的图片、录象资料。其中包括;流水的状态、流云的状态、奔跑的动物、车流、旋转马、我国传统社火活动——舞龙。)
师:所看资料中各个场景的综合特征是什么?
生:动感、运动、流动。(肯定回答)
师:是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流动的现象有很多,请同学们例举下你在生活中见到过那些流动现象?
生:发廊门外旋转的霓虹灯;大人们的波浪卷发;飘动的数叶;龙卷风;天上的流星;大海的波涛……(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刚才同学提到了大海的波涛,资料中也看到了流水的状态,其实水的状态非常多,比如:水滴石穿、潺潺的小溪、大气磅礴的黄河水和汹涌澎湃的大海的波涛,水的不同状态给了我们不同流动的感觉。其实我们就生活中在流动的世界中,就连我们睡觉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和意识也处在流动状态中。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来亲身体验一下流动的感觉。
展示实验:将几滴墨汁滴入水缸中,用小木棍轻轻搅动,待出现墨痕变化后,用宣纸放于水将膜痕拓出。欣赏水纹图案自动流动的独特美感。(学生观察实验中墨汁在水中慢慢展开的美妙动态变化,欣赏水纹图案体会流动的精彩与神秘、感受美的奥妙、流露出惊奇的目光)
师: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下可以做一下这个试验,老师在课下做过很多这样的实验,来给大家展示几幅,看看他们分别象什么?
学生观看课件资料;共六幅
生:象旋转的波浪、象龙卷风、象章鱼、象由水画、象大海、象眼睛、耳朵或月亮。(学生能够们表现得很兴奋,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师:我们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作品,有些足意想不到的但又是在情理之中的。我们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三个结论:①把墨滴滴入水中,可以出现自然的流动和渗化效果;②把水面上流动的墨痕用宣纸拓出来,是把动态的流动转化成了静态的流动,换言之,不仅动态产生流动感,静态同样可以产生流动感;③流动可以产生美感,因为流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激情和跳跃感,流水和流云是自然造化的美,动物的奔跑和车流带来生命的律动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流动之美》。
学生观看课件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流动事物的美感。共八幅:《流动的沙漠》、《瀑布》、《夜晚的盘山路》、《海螺刨面》、《梯田秋景》、《夜晚车流》、《都市立交桥》、《漓江山水》
师:提问:这儿幅静止的面面中你喜欢哪幅,它能不能给你带来流动的美感?
生:我喜欢第二幅《瀑布》,因为看到这个看到这个画面好象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心里很舒服。
师:这位同学可以通过视觉带动听觉和其他感受,这是流动带来的感受。
生:我喜欢这幅《夜晚车流》,因为看到个车流动可以想到人和都市。
师:灯光闪烁、来往穿梭的车流让这位同学感到繁华都市中的秩序美感。
生:我喜欢这幅《海螺刨面》,因为立体感和空间感很强,色彩柔和。那幅《漓江山水》给人柔美、忻静、飘逸、宛如仙境的美。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有流动美感的图片,下面分忻一个问题,这些图片中流动美感是如何产生的,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生:线条。(异口同声)
师:好,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线条。来看《海螺刨面》这张图片,这里面有优美的螺旋状线条,也有排列规则的弧形线条。(课件演示:在画面上把线条提炼出来)我们把面面隐去只留线条,就能更明显的感受到线条所体现出的流动美感。来看《漓江山水》这张图片,漓江山水貌似静态,但在静态中仍能感觉到飘动的尖感,这种美感是从何产生的?(课件演示:在画面上把线条提炼出来)我们把画面隐去只留线条,可以看到,是山峰间起伏不断的波浪线产生了动感。来看《夜晚车流》这张图片,看就有流动美感。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把这幅图片的线条的流动美感提炼叫来。
两位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在纸上勾画图像。
师:图片当中公路的S线和车显现出的连续条约的线都增强了画面流动的美感。男同学的面相对严禁们但缺少变化,没有表现出S形的美感,女同学的画更随意更流畅,但有点状线缺乏秩序感,有些散乱。好,谢谢这两位同学。我们来总结一下:流动的美来源于线条之美,是回旋、波状、连续的线条所产生的特殊之美。这些线条的旋转、起伏和跳跃让我们感受到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之美。下面我们听段音乐。
播放音乐:屏幕上的波形线条可以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着,我们把它叫做看得见的音乐。(学生陶醉状)
这时教书随意把音乐停下来,波形也就会定格,要求学生随手把波形勾画下来,找到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再对比火车汽笛声和车轮在铁轨上滚动的声音,同样让学生画出波形。
师:这三种波形是不是有很大区别,哪一种更美?
生:第一种。(兴奋、肯定、异口同声)
师:总结:我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中的节奏、韵律是通过线条等手段表现出来的,从而表现出流动美感。
分组讨论:下列几幅作品的节奏韵律是怎么运用的,给你们感受如何?共分六组,每组分析一张图片,分别为:第一组分析瑞士画家克利的作品《奔流》;第二组分析中国古代青铜揣《错金铜虎节》(兵符);第三组分析中国传统壁面《飞天》;第四组分忻日本浮世绘作品《神奈川冲浪》;第五组、第六组共同分析,中国书法作品《龙》。分析后各组派代表回答。(学生讨论热烈,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组学生代表:我们分析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错金铜虎节》,这幅作品首先具有优美的曲线外形,其次是他身上的柳叶形花纹随着外形曲线而变化,而且,黑色的底和黄色的花纹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有一种跳跃感。
第一组学生代表:我们组分析《瑞士画家克利的作品《奔流》,作品利用色彩的各种变化和有秩序的线条组织,并使他们抽象化,从而产生流动的美感。
第三组学生代表:我们分析的是《飞天》壁画,作品采用比较传统的手法,利用衣裙、飘带的变化和人物的动态来表现飞舞的动感,另外还运用了回旋、波状、连续的线条穿声了特殊的美感。
教师点评:这组同学分析的非常全面,一些重要的信息点都找到了,尤其是画面人物不用翅膀,只用衣裙、飘带的变化来表现飞舞的动感,体现了我们老祖先的聪明才智。
第四组学生代表:我们都有这样的自然常识,还浪升起之后自然会落下,这种规律最能体现节奏韵律的变化和美感。远处富士山的相对静止更能对比出前景中海浪的动感。
第五组学生代表:我们来学习书法作品,这幅字都是“龙”字,他们都是靠线条蜿蜒起伏和粗细的变化来表现出整体流动的状态,并体现出刚与柔的变化。
第六组补充:中国书法中墨汁的黑色和宣纸的白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运笔也产生了行云流水的艺术效果,既流畅又有苍劲的感觉,体现出作者自由的表达。(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让人感到吃惊)
教师总结:好,刚才大家所作的分析都非常好,同学们都能充分的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线条是怎样运用,从而表现出流动美感的。
教师提问:美术作品中流动美感是凭空而来的吗,他的灵感来源于何处?
学生回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异口同声)
教师提问:好,大家注意观察下面两幅画面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课件展示图片:大海中的旋涡、古陶瓶上的纹饰)
学生回答:他们都有回旋状的线条。
课件演示:从大海的旋涡图片中提炼出线条,经过转化使之与古陶瓶上的纹饰自然重合。(学生们看后都会心的微笑,好象都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古陶瓶,他的纹饰反映出我们老祖先很早就从流水、流云等自然现象中提炼出抽象的线条,提炼出的流动美感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在现代的美术作品中则更多的提炼了自然生活中的美感,使之得以运用。
教师总结:人类的画笔下所产生的流动之美,大都从自然中得到启发,通过提炼、加工,融入艺术家自己主观的感受,使之更家充分、强烈和完美。我们这节课,大家能够看到很多自然的流动之美,也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之中是如何运用线条的节奏、韵律变化来产生流动之美的。如果给你一个机会,把你学到的知识,把你对流动美的体会画在你的画面上,能不能做到?
学生回答:能。(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课堂练习:在陶瓶上画装饰图案,或者画一张装饰画。要求运用线条的节奏、韵律变化来产生流动美感。
教师巡回指导,反复看教学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优秀作业作出肯定。鼓励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表现,讲解创意和构思,并组织学生发表意见进行交流,教师针对典型作业进行评价。(很多学生的作品都能表达课堂要求的意图和构思。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总结:很多同学的创意都给我们带来惊喜,画面非常生动,而且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流动中的节奏和韵律,其实就是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不仅仅用在艺术创作之中,而且更为广泛地运用于生活的实际。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流动的,也蕴藏着节奏和韵律,有时精彩有时平淡,有高潮也有低估,那些成功人士,正是因为在他人生流动曲线当中最关键的节奏点上把握好了,所以他创造了精彩的人生。
我们的同学,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很多关键的节奏点,我相信大家会认真地把握其中节奏和韵律,把我们的人生谱写的更加优美。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下课。
教学后记:
本课在冀版初中美术实验教科书中属于较难的一课,内容比较抽象,其中关于美的规律和形式美的因素、节奏和韵律的内容很重要,但不利于学生理解,这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课充分利用“流动”作为教学切入点,通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流动现象来展现节奏感、韵律感,同时用艺术品中艺术家对节奏和韵律的提炼描绘来进一步强调流动的美感,生动形象地反映形式美感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在课上的过程中,我强烈的感觉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并能够捕捉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情感丰富,思维活跃,富于想象,表现欲浓;这些大大地增强了我课堂教学的信心。
世界是动态变化发展的,变化中蕴藏着生命、饱含着力量、暗示着哲学,变化中“美”自然产生,节奏和韵律是美的变化,它阐释了生命的演变规律。美术课是人类学科,它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美、理解美,更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美的思想、美的意识、美的规律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丰富他们的精神内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好地把握生活。这样,美术课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目的才得以突显。课后,与同学交流,许多同学感觉长大了,明白了一些道理,这便是本课教学思想的追求所在。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年级美术教案:流动之美

微信扫码分享